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截至昨日,本报联合市动物园推出的“大熊猫征名活动”推出半月来共接到读者电话近800个,短信平台征得名字130余个,还有150余封来信。目前,本报已整合了这些好名字,并请来语言文字学者、动物专家齐为大熊猫取名“把关”。
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周志强认为,给大熊猫取名字,可以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首先要体现天津的城市文化底蕴,还要凸显天津的地域观念及特色。此外,应把人们日常生活的期待融入大熊猫的名字里,体现人们精神理念的追求。
“我个人觉得征名活动中有些名字并不能体现天津的城市文化特色,虽然这些名字不乏‘津’这样的字眼,但不能真正体现出天津的城市个性与文化核心。”周老师说,“与其他城市相比,天津有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即‘城市民俗’色彩,比如天津的相声、曲艺、风俗年味等。而且天津人热情、直爽,有幽默感,有的读者为熊猫取名‘津乐乐’,就很好地体现出天津人这种独有的快乐精神。另外,熊猫的名字也不宜太洋气,像‘特丽莎’这样的名字,似乎更符合以海派文化著称的上海。读者所取的名字最好具有一些阐释性,能从中解读出熊猫的形象、文化地域背景等故事。如‘津珠’,就有点儿太直白,缺少点内涵。”
市动物园的动物专家表示,经过1个多月的观察,发现大熊猫很好动,所以大家取的名字最好能凸显出这只大熊猫年轻、可爱和活泼等特质。而且,大熊猫的体形、气质都颇有贵气,所以从形象角度来说,名字最好能展现大熊猫气派的一面。
专家们还认为,不少读者给熊猫起名就像给孩子取小名儿一样,名字含有“宠爱”之意,人人都把熊猫当成自家的“宝”。这样命名方式很有亲切感,不过大熊猫的名字似乎应该大气一点。以不少人取的“仔仔”、“福根”等名字为例,虽然形象俏皮,可略显不够大气。毕竟,这个名字要朗朗上口,更要叫得响、传得广。
目前,活动第一阶段“取名阶段”已进入倒计时,市民可抓紧时间为大熊猫想个好名字。本周之内,大熊猫征名活动将进入第二阶段,即选出多个名字作为候选,由读者进行投票,支持率最高的即为大熊猫的最终名字。(郑东红 韩克嘉 赵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