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预防流感,本市各个幼儿园都采取了防控措施,本市警备区第二幼儿园每天早晨为孩子用生理盐水对鼻腔进行消毒。 新报记者 赵建伟 摄影报道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张颖主任表示,本市确定医护人员首先接种甲流疫苗是因为医生接种后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能保护来医院就诊的其他群体,对学生、教师优先接种也是为了在学校中达到一个比较高的甲流防护水平。因为按照常规疫苗来说,在一个特定范围内如果接种率达到85%以上就能建立起免疫屏障。
张主任表示,甲型H1N1流感疫苗由国家统一调配。对于医护人员的接种将在院内设置的接种点完成,市疾控部门已经对各医院的接种人员进行了接种培训,包括接种时必须是垂直进针等细节都做了严格要求,各区县卫生局对这些接种人员都下发了接种证;对学校进行接种时也将在学校内设置临时接种点。疾控部门对于接种点的硬件设置进行了具体要求,要求医院临时开辟的接种区域必须包括接种室、处置室、登记室、观察室四部分。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前应告知受种者或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等,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对无禁忌症的对象知情同意后方可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时做到一人一针一管;接种后现场留观30分钟。为预防新疫苗的接种反应,本市成立了由300多名免疫学、内科、传染病学专家组成的市级专家组,各区县也成立了接种反应专家组,出现接种反应可及时处理。
哪些人不宜注射疫苗
甲型H1N1流感疫苗禁用人群为,对鸡蛋或疫苗中任何其他成分(包括辅料、甲醛等),特别是卵清蛋白过敏者;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病期、感冒和发热者;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未控制的癫痫和患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严重过敏体质者,对硫酸庆大霉素过敏者;年龄小于3岁者;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的其他人员。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疼痛,红、肿、瘙痒等局部反应,以及发热、肌肉疼痛、咳嗽等全身反应,但这些不良反应以轻度为主,主要发生在接种后24小时内。另外,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需与其他疫苗间隔14天以上,但不包括狂犬病疫苗。
儿科门诊9成发热 弄清类别再用药
最近,本市各大医院儿科门诊患者90%以上都是因发热而就诊。面对发热现象,专家提醒家长给孩子治疗不能太急,应该冷静下来检查孩子到底属于哪种类型的发热,并根据医生指导用药。
临床上许多疾病都可引起发热,但目前以流行性感冒多见。专家提醒家长们不必恐慌,因为目前大部分病例属于轻症患者,经过积极预防,合理治疗,都能很快痊愈。此外,还有一部分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等疾病,也会引起发热。
孩子一发烧,心急的父母要么过量服用退热药,要么擅自使用激素类药物退热。殊不知,这些措施会导致孩子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的紊乱,甚至出现低温、电解质紊乱等现象。市四中心呼吸内科主任李立宇建议,一,先判别好感染类型,也就是参考化验结果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二,发热时尽量增加体表散热,避免引起孩子出现高热惊厥;三,多饮水,注意休息,尽量使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的手段;四,高热时刻适当选择退热药物控制体温,同时注意水分和糖、盐等电解质的补充。(徐杨 史秀红 翟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