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晓春 摄 |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最多再有两天,中油海222号拖轮就该出坞了。”一位正在天津市船厂忙活的焊工师傅说。
中油海222号拖轮毛病不大,“传动部分出了点小毛病。”他说。
虽然还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节骨眼上,全国的船厂几乎没有一家日子好过,但天津市船厂却好像一直超然度外,顺风顺水,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今年船厂送走了十多条船,如果没有变化,修船订单可以维持到2010年。”船厂负责党务又兼行政工作的经理王燕表示。
第一块牌子
虽然挂着天津市船厂的招牌,但船厂还有一块更响亮的牌子,这就是大沽船坞。而正是因为大沽船坞这块牌子,才使得船厂时刻感到惶惶不可终日。
天津市船厂的前身曾经更名多次,从1886年的北洋水师大沽船坞开始,其间经过大沽渔轮厂的环节直到现在的称谓,这中间跨越了整整124年历史。但无论怎么变迁,人们记忆中大沽船坞船舶起家的第一位置似乎永远不能撼动。
据史料记载,肇始中国造船业的只有三家企业,这就是福建马尾船厂、上海江南船厂和天津大沽船坞。按照当年规模,大沽船坞排在后面,但这并不影响它作为北方第一船厂的历史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了大沽船坞,才有了中国北方的造船业。
前不久塘沽有关方面向记者透露,国家文物局一位负责人曾经表示,国家正在考虑将大沽船坞和另外两家祖师级船厂一起,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意味着大沽船坞的文物意义又进一步得到大幅提升,而现在的经营也将因此随时被要求停下来。
另一个对大沽船坞的保护性举措也同时在提供佐证:正在建设中的海河两岸隧道,曾经因为可能会对大沽船坞遗址带来伤害,最终不得不西移200米。如此重大的工程被修改,说明大沽船坞分量不轻。
象征意义
由于不断出现有关大沽船坞的保护性传闻,因此天津市船厂的生产经营始终不敢轻举妄动,错过了修造船业长达十几年的高速发展黄金期。“还在运行的甲坞至今也没有改造。”王燕说。
尽管如此,提供小型船舶修造的业务却一直也没有停下来,去年在全行业承担金融危机阵痛中,船厂依然有1000多万元的利税。这对于一个只有不到200名职工,却承担着众多退休职工包袱的企业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记者在修船现场看到,几十名工人正在中油海220号拖轮上忙活着,脚下是使用了100多年中间只维修过一次的大坞,处处可以看到由于坞体破损而显出的龙钟老态。
王燕说,大沽船坞原来是五个坞,但以经营的方式保存下来的只有一个。这一个坞,为了保留原样,只对坞体进行过材料的更新加固,其他一概没动。实际上,由于坞体规格的限制,许多船舶的修造都受到了影响。
“现在更不敢动了,不知道哪天就得迁走。”她说。
除了大沽船坞之外,另一个带来不确定因素的是去年才发现的海神庙遗址,这个存留年代更久远有着官办祭祀背景,曾经惊动历史上数位皇帝牵挂的遗址,更增加了船厂未来的扑朔迷离。
在大沽船坞文物价值背后生存的天津市船厂,于中国造船业此后的千帆竞过中,在一个个超级造船企业不断问世的今天,其实际意义似乎已经不再那么重要。然而,作为天津造船业走过百年之旅的见证人,它仍然有着独特的话语权。
开始“续航”
天津造船业虽然发迹很早,但由于随后的战争和政治腐败,放慢了造船业前行的脚步,以致徘徊停滞的局面竟然在20世纪这架磨盘前盘旋了数十年之久。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使这个产业得以恢复和发展。
在新港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梁有祥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张新测绘的规划标示图。在这张标示图上,一个超大规模的造船企业的骨架已经形成。而在这之前,这个从交通部天津新港船厂一路蹒跚走来并险些遭遇颠覆的企业,却在市场狂风大浪的巨大考验面前稳住了阵脚。而此时的另一个老字号“新河船厂”也已改头换面。
也许,回顾能为看清天津造船业的未来走向提供一次机会。
1970年,新港船厂建造的第一艘万吨轮“天津号”的成功下水,标志着天津造船业实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是中国继“东风号”之后靠自己的力量建造下水的第二条万吨级远洋船舶,船厂至今还保留着巨轮下水时欢庆场面的珍贵历史瞬间。
天津新河船厂也是当时很有名气的船舶制造企业,历史的功劳簿上曾经留下这样的记载:1970年承建中国第一艘500吨起重浮吊船,翌年中国最大吨位钢壳围网船顺利下水。之后中国第一艘1200吨浅海泥浆转运兼溢油回收船“胜利212号”和中国第一艘500立方米链斗式挖泥船也相继问世。
“虽然此后天津造船业遭遇了国际船舶制造业的萧条和自身体制带来的阵痛,但其元气并未瓦解。作为中国现代造船业的发祥地之一,同时也是北方老工业基地,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和人才、技术优势以及环渤海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新港船厂新厂建成后,其规模将进入中国造船业的前列。”梁有祥总工回忆。
再造辉煌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未来的新港船厂都足以向中国北方任何一家造船企业发起挑战。
据新港船厂方面透露,即将进入建设阶段的中国船舶重工天津临港造修船基地,规划厂区面积350万平方米,岸线长度3900米,是发展环渤海船舶工业基地群整体规划中的重要一环。
按照规划布局,将发展大型造船与修船产业、发展海洋工程与机械装备制造业,建设成为设施先进、管理科学、技术一流、特色突出、节能环保的现代化总装造修船基地。
按照规划,新厂将建设大型造船坞、修船坞各两座,海洋工程滑道一座,2010年具备年造船200万载重吨、修船200艘、建造海洋平台2座的能力,2015年具备年造船300万载重吨、建造海洋平台4座的能力。
新厂建成后,根据天津滨海新区的总体规划,天津新港船厂将整体搬入,并将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成为华北地区最具规模的造船、修船和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
造船基地分为造船区(规划面积220万平方米)、修船区(规划50万平方米)、海洋工程与机械装备制造业区(规划80万平方米)三个区域。基地建设最先启动造船区,2008年年中最先启动520×110米造船坞的开挖,周期24至27个月完成。建设目标2010年出船。
新基地建成后,在造船产量将达到现在的10倍。
大沽船坞的价值意义何在
大沽船坞遗址在津塘公路塘沽段靠近海河出海口处,距今已有120余年的历史。据塘沽文物保护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大沽船坞是我国第三所近代船厂,也是我国北方最早的船舶修造厂和重要军工基地。“1880年,时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奏请光绪皇帝获准,在大沽开办‘北洋水师大沽船坞’,厂址选在海神庙,就是后来的津市船厂,当时人们叫‘海神庙船坞’,后叫做‘大沽船坞’。北洋水师时期,除定远、镇远两艘大船外,舰队其他舰船全都在这里进行过整修。”这位工作人员还介绍道,“大沽船坞不但承担了修船、造船的任务,还是北方最早的枪炮机械生产厂,甚至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还为大沽炮台生产了堡垒大铁门。
中国第三、北方第一,肇始造船发端奇迹固然重要,但是大沽船坞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后,它存在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造船鼻祖,还在于它为这个区域文化形成与发展所作的贡献,这也正是大沽船坞全部的历史和现实价值所在。
一位塘沽文保工作人员曾经这样告诉媒体:“大沽船坞在中国近代史的价值是不能替代的,在武汉,一艘中山舰就可以形成一个相当规模的遗址公园,若以大沽船坞的价值和规模,也完全可以做成一个主题文物遗址公园,其带来的文化效益和对旅游经济的促进显然不可小视。”在这之后不久,一个在旷日持久争论中的海河隧道方案终于尘埃落定,而始终倡导和坚持大沽船坞保护的一位天津市船厂负责人,也为此荣膺全国文物保护先进工作者称号。(刘时权)
|
项目概况 |
项目规划 |
设计理念 |
发展环境 |
政策解读 |
精彩聚焦 |
|
一季全面增长加大内资招商 专访海泰发展董事长杨川
据天津海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川介绍,公司一直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没有到渡难关的程度,主要还是保增长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形势比较乐观,市场确实有压力,今年工作重点放在BPO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招商工作一直没有停止,只是速度放缓。[详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