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花生种植基地
奶牛饲养场
阜新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市名源于“物阜民丰,焕然一新”一语。阜新位于辽宁省西北部,东接省会沈阳市,南邻锦州港,西与朝阳、京津地区相连,北靠内蒙古自治区。全市总面积10355平方公里,总人口193万人,其中城市人口80万人。2001年,阜新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一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几年来,阜新经济转型试点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成为辽宁省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阜新农业资源极为丰富,现有耕地564万亩,农村人均占有耕地5.6亩,居辽宁省第一位,是全国人均耕地的4倍。所辖两县均为国家和辽宁省的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基地。经济转型以来,阜新充分利用其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迅猛,农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农业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
农产品企业龙头增多
规模以上销售收入80亿元
近年来,阜新以培育和引进生产型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实施龙头牵动战略,打造农产品加工企业群,以此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0户,比2001年增加66户,增长5.7倍。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分别达到80亿元、7.8亿元,比2001年分别增长13.6倍和11.1倍。已形成特色鲜明的瘦肉型猪、奶业、肉羊、白鹅、杂粮等14个农业产业化链条。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阜新工业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27%,作为转型主导产业的农产品加工业已初具规模。2005年阜新市被国家八部委评为全国农业产业化先进市,被中国食品协会确定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市(县)之一。目前,河南双汇、内蒙伊利、山东六合等一批有品牌、有实力、有市场的大型龙头企业相继落户阜新。
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迅速
农业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
阜新把农产品基地建设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通过政府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对接等多种形式,按照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原则,重点抓为龙头企业配套的瘦肉型猪、奶牛、肉鸡等18个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基地不断发展壮大,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全市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345万头、31.7万头、117万只和3355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3.8万吨、7.7万吨、13.4万吨;粮食产量达到202.7万吨,蔬菜产量达到78.6吨。目前,生猪产业已成为全省农业产业化中最丰满和完善的产业链条。奶牛饲养量达到5.5万头,跻身到全省第二大奶业基地。白鹅饲养量达到700万只,逐步成为全国重要的白鹅产业基地。肉驴饲养量和出栏量位居全省第一位。花生面积发展到144.5万亩,占辽宁省花生种植面积的1/3。
同时,阜新农业向规模化发展,大力培育和扶持农业园区及种养大户,带动了全市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从2002年3月开始,全市采取多渠道融资方式共建设以安置下岗职工为主的经济转型农业园区20个,设施农业小区55个,共为下岗职工提供就业岗位1万个。在全市主要公路沿线及重点乡镇建设了建设农业园区和小区522个,发展种养大户7万户,带动了全地区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现代化水平。
农牧林全面发展农业结构逐步优化
畜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阜新市依托特有的气候及产业资源优势,把大力发展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08年畜牧业产值达到50.6亿元,比2001年增长2.5倍,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2%。特色种植业也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根据阜新地区土质、气候等实际情况,扩大耐旱、耐贫瘠、生育期较短的花生、杂粮等特色作物播种面积,2008年花生和杂粮总播种面积已增至200.5万亩,占总播种面积35%。专用玉米、高油大豆等专用品种面积不断扩大,发展专用玉米245万亩,高油大豆31万亩。阜新重视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投入,保护地生产实现规模化发展,总面积超过10万亩,比2001年增长近5倍。林果业成为农民增收重要产业,林果业产业发展成为部分地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2008年,全市果树面积达到36万亩,全市水果产量达到16万吨,分别比2001年增长80%和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