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天津 |
南开大学心理学教授:应支持配合新生适应新环境 |
|
中国网滨海高新:www.022china.com 时间: 2009-09-02 15:49:16 |
概要:针对往届大学新生可能遇到的问题,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教授李强提示,大一新生需要有意识避免“新生适应障碍”出现,尽快转换“角色”,适应全新环境。 |
|
|
|
|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进入九月,全国各高校将陆续开学,2009级的大学一年级新生们也将迈入高等学府的大门,开始进入全新的学习和生活阶段。针对往届大学新生可能遇到的问题,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教授李强提示,大一新生需要有意识避免“新生适应障碍”出现,尽快转换“角色”,适应全新环境。
适应障碍具体表现
据李教授介绍,“新生适应障碍”主要是指大一新生入学后,环境和任务等方面转变超过了个体适应能力,导致新生产生较明显的情绪困扰或生理功能障碍等,并造成社会功能(如正常学习及人际关系)受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理想与现实矛盾的失落感。中学生对于大学的了解比较浅显,容易对各个方面都作出片面的、超现实的理想设计,跨入大学校门后较易感受到客观现实和主观设计之间存在的明显反差。相当一部分大学新生在缺乏有效的心理指导和健全的自我心理调节机制的情况下,不能调整理想和现实间的不平衡关系,从而产生失落感。
2、心理优越感转变为挫折感。大学生在其中学时代几乎个个都是佼佼者,而进入高校后,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有部分学生可能会暂时落伍,学习成绩不理想或是能力表现不突出。这些学生在其由中学时代沿袭而来的特殊心态的影响下,便会产生对自身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自我怀疑。
3、独立生活带来的无助感。社会对学业成就的过度鼓励使得不少新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只知一心向学,不问家务繁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适应不良,使一些学生充满了孤独和寂寞感,对新的大学生活缺乏勇气和热情。
4、人际障碍造成的孤独感。大学新生面对的是全新的环境和全新的社会群体,在他们心里不仅有对于新环境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同时也有对于新同学和新老师的隔膜感。隔膜感的存在造成了人际间暂时无法逾越的心理距离,使大学新生无法与周围个体进行正常的、有意义的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妨碍了大学新生间以相互信任为基础的友情建立。
5、专业定向不适合的失意感。例如:希望进重点大学的,可能被普通院校录取;希望考本科大学的,可能进了专科学校;渴望读医学的,结果却读了中文;对中文感兴趣的,却可能因父母或老师的意愿而不得不就读外语。有的学生即使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因种种原因而丧失了原有的兴趣等。
6、学习目标缺乏的空虚感。当中学生成为大学生之后,“考大学”这一学习目标和由它激起的学习动机就消失了。但是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大学新生无法确立大学时期的学习目标。大学新生往往一方面在努力进行被动学习,另一方面又感到乏味和无聊。
7、学习过程不适应的紧张感。大学生应该具备很多更高层面的素质,包括:要有主动的探索精神;要善于支配自由时间;要能批判地、评价地、灵活地积累知识;要积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智力等。当中学时代的应考学习模式无法进行顺利转化时,新生往往会产生紧张感和焦虑感。
学校家庭共同配合
如何使大学一年级新生尽快适应眼前的角色转换,全身心地愉快地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去?李教授表示,这不仅需要依靠学生自身的努力,同时也需要来自学校和家庭方面的共同支持和配合。
1、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合理安排学习、娱乐与休息。
2、正确面对自己的优缺点,可以罗列一张清单,分别写出自己能意识到的优点和缺点,并让好友或家人补充更正,相互探讨,直到相互明白并认可清单所列特质的含义为止。该方法既能帮助自己面对以前未能正视的问题,加深自我了解,也能间接知道自己的进步方向,是一种自我成长的方法。
3、化大为小制定渐进性目标。无论是学习、交友还是日常生活,可以把自己希望达到的目标转化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逐步去实施,这样更容易体验成就感,通过逐步提升自我效能重拾信心。
4、矫正不良应对方式,建立健康应对模式。旷课、酗酒、打架、投身虚幻世界致使网络成瘾,以及神经性暴食、呕吐乃至自虐自残等,都是不健康的应对方式。改正应对方式可以采用诸如替代法、自我奖励法逐步改正顽固的不良习惯。
5、作为学校方面,除了开展相关人际关系知识讲座,帮助学生利用知识改变自己人际交往态度、提升自己人际交往技能以外,可以在入学时,以每个辅导员所负责的学生群体为单位,开展团体辅导、拓展训练等以人际交往为目的的大型集体活动,帮助新生迅速打破隔膜、建立相互信任、扶持的友谊关系。(记者韩燕玲 实习生佟迎宾) |
|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