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考上大学后,所学专业知识怎样能适应社会需求?高校每年的技术创新成果怎样才能转化为产品,为百姓生活造福?市教委副主任荆洪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本市正在进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通过大量的调研,与用人单位广泛接触,本市将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在日常教学中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需要相适应。同时,本市还将在高校进行专业调整,从课程设计到教学内容,使之能紧跟时代发展和科技发展,让学生学有所成。另外,在高校学科建设上,本市对国家重点学科和本市重中之重学科都有扶持政策,还重点建设一批国内领先的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
荆主任介绍,为帮助高校的技术创新成果走出象牙塔,更快地服务社会,市教委在积极搭建形式多样的合作平台。比如,以南开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为主建设的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被列为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综合性大平台,获得专项经费上亿元;由天津大学、科技大学、工业大学、农学院、商业大学、财经大学等高校10余位专家组成的“葡萄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研究团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围绕汉沽葡萄产业链升级项目需求,为葡萄的培育与种植、葡萄酒的酿造与冷藏、葡萄籽的综合利用、葡萄酒的销售及生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链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新报记者 贾林娜 摄影 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