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国庆节,20岁的王洪庆到检阅台前请专业摄影师摄影。那时每到国庆节,检阅台花团锦簇。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如果说,海河是扎系在津沽大地的一条玉带,那么海河广场便是这玉带上的璀璨明珠。六十年了,海河广场陪伴天津人民,见证了伟大祖国巨大的历史变迁。
曾记得上世纪50年代,每逢重要节日,海河广场便搭建起“检阅台”,高大雄伟。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天津市修建了固定性的检阅台,60年代初的落成庆典,天津百姓至今记忆犹新。从此每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大型庆祝游行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检阅台成为了海河广场的标志性建筑。
让天津人民难忘的是1976年。那年地震,海河广场和检阅台上搭满了各式各样防震棚,成为市民的避难场所。也是在那年,数万民众在海河广场举行集会,庆祝大快人心事,打倒“四人帮”。
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庄严肃穆的广场变得喧闹起来,检阅台改造成为消暑茶座,两侧大标语换成了“三五香烟”的巨型广告。广场中心建起一座3000多平方米的灯光喷泉,并安装了游艺设施。这里还曾举办过全市青年集体婚礼晚会……。1984年新中国35周年大庆时,海河广场举行了空前盛大的庆祝游行。
改革开放30多年,天津人民目睹了海河广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昔日雄伟的检阅台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告别了我们,给天津人民留下一份永远温馨的怀念。
天津人民不会忘记你,我们的海河,我们的海河广场。
本报继续征集老照片,背景重点为音乐厅、起士林、老天津站候车大厅和站台、老地铁站、解放北路、五大道、意式风情区和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传统老建筑。照片中的人物以3到5人最好。征集热线:27500683。本版摄影 杨惠全 肖怿国 文字 杨明 傅殿贵 老照片均由照片中本人提供
1976年的一天,天津市四十六中学教师于士文下班后来到检阅台前广场,她爱人用新买的照相机为她留影。黑皮包与弯梁自行车是那个年代的标志。
1969年国庆节,毕业于天津79中学的杜国林(右)、尹炳建刚参加工作不久,骑着崭新的自行车来到检阅台前合影。二人至今仍保留着骑车出行的习惯。
40年前的一天,天津女二中高三甲班同学袁英敏(左)、张敬(中)、白宏年(右)手持《毛主席语录》在检阅台前留影。40年后,三名同学相约重回故地再次合影,当年的语录本换成了老年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