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垃圾分类入人心,源头分类成最难关卡
9月5日,“用我们的汗水浇灌这座城市的文明之花,用我们的付出为美丽天津建设添砖加瓦。”河北区城管委垃圾分类办公室科长刘舒婷,在这个岗位奔波忙碌、乐此不疲。
让垃圾分类入人心
刘舒婷是齐齐哈尔人,2013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学法律的她本来想成为一名法官、检察官或律师,但机缘巧合,让她成为河北区城管委的工作人员,从此便投身于环卫事业。
2019年,本市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之后,刘舒婷被调到了本单位刚成立的“垃圾分类办公室”,正式成为一名“垃圾分类官”。刚开始的时候,有些市民对垃圾分类不太理解。一次,刘舒婷和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一起走进小区设立垃圾“棚亭”。当时小区里的居民对此并不理解,大家围上来说三道四:“你们弄这个玩意儿有什么用,你们干点儿别的不好吗?”虽然刘舒婷和街道干部始终耐心解释,但大家还是喋喋不休。这件事让刘舒婷认识到,开始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垃圾分类可不是小事,是民生大事。咱们一定要积极参与进来,在生活中培养垃圾分类的习惯,一起为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而努力……”五年来,刘舒婷和同事一起走进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讲200余次,在大学校园、机关单位开展大型宣讲53次。为了扩大宣传面,刘舒婷还和同事们一起在河北区建立了生活垃圾分类志愿宣讲服务队伍,现在这支队伍已经发展到百余人。这些能讲、会讲垃圾分类的人,通过辛勤的努力,让垃圾分类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源头分类成最难关卡
除了做好宣传之外,刘舒婷和同事们还着重从体制机制建设入手,编写各类生活垃圾分类的实施方案,统筹管理河北区垃圾分类工作管理台账。为了协调好39家成员单位落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她经常主动上门对接,开展动员,压实工作细节。
如今,河北区不仅建立起垃圾分类的体制机制,而且先后组织更换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5000余个,建设生活垃圾分类箱房445个,梳理分类运输收集线路14条,垃圾分类群众参与率正在稳步提升。
“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初期,有不少群众关注的是垃圾处理厂建没建好、分类车辆配没配齐、法律法规有没有出台。其实,在生活垃圾分类的各个环节中,最难的是源头分类和自觉精准投放。”刘舒婷说。一些居民就是不愿意多走几步将垃圾投入箱房,而是顺手将垃圾袋堆在楼下。得知该情况后,刘舒婷协调居委会和物业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并在小区里推行了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活动。对于个别不愿配合的居民,他们通过调取监控录像确定违规人员后,入户耐心细致地做个别居民的思想工作,最终成功引导他们将生活垃圾全部投放到箱房内。
不懈努力收获成绩
2022年初,河北区开始落实定时定点收集制度,刘舒婷和同事们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里到试点小区盯守检查。之后,她根据各个小区的参与率、分类准确率、人员指导情况等,及时总结优秀经验,调整工作方向。经过不懈努力,河北区先后涌现出新开河街芳草园小区、望海楼街金庭里小区、宁园街珍园里小区等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在刘舒婷和同事们以及各界参与者的不懈努力下,河北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也得到了普遍认可,专项考核排名居全市前列。今年河北区代表我市参加了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并获得了优秀奖。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河北区着力打造生活垃圾分类的‘五点一带’亮点工程,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等项目也正在逐步实施。”谈到未来,刘舒婷充满信心地说,“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生活垃圾分类的理念会更加深入人心,我们这座城市的垃圾分类水平也会越来越高。”
- 上一篇:组织志愿者开展“我是最美弯腰人”志愿服务活动,营造干净、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