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视频: 人民日报评论:老歌重唱、老剧翻拍……互联网为何迷上了怀旧?
最佳答案:文 | 周春媚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你好。 不知日常在网上冲浪的你是否注意到,最近一段时间,一股怀旧风正在互联网空间吹拂。综艺节目里,头发花白的林子祥与
文 | 周春媚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你好。
不知日常在网上冲浪的你是否注意到,最近一段时间,一股怀旧风正在互联网空间吹拂。综艺节目里,头发花白的林子祥与叶倩文演唱一曲曲粤语老歌,用歌声带领听众深情回望港乐的黄金时代;短视频平台上,经典老剧的剪辑视频屡屡成为爆款,让观众寻回年少时追剧的乐趣。前不久,网上又传出经典IP仙剑系列要翻拍的消息,相关词条频频冲上热搜。对于一直在追赶潮流的互联网来说,怀旧似乎成为了新的潮流。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有人说,怀旧是一种心理刚需,也是被不断书写和表现的母题。不论是耳熟能详的老歌,还是一次又一次被翻拍的老剧,这些文艺作品都是回忆的载体,容易让人想起难忘的往事与青葱的岁月。对于许多已至中年的80后、90后而言,“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的童年一去不复返,坐在电视机前看金庸武侠、品快意江湖的时光也渐行渐远,生活的烦恼变得琐碎、繁杂,具化为水池中没洗的碗筷、电脑里未做的表格、账单上待缴的费用。而当熟悉的旋律响起、熟悉的情节再现,总能让人们从现实世界的压力中短暂抽离,在怀缅过去时获得心灵的慰藉。
同时,越来越多人也意识到,互联网怀旧风柔美的情怀滤镜背后,也是精打细算的生意经。数据显示,尽管不断有更年轻的用户加入,80、90后依然是我国互联网的主要用户群体,拥有最大的人口基数。推出对他们更有吸引力的怀旧艺人与经典作品,并借此唤醒沉睡的记忆、引起观众的共鸣,能迅速赢得更多关注与流量。比如,周杰伦9年前的演唱会重新放映,带动相关的周边产品热卖;视频网站上,不少对《甄嬛传》等老剧进行二次创作的账号积累了上百万粉丝。剧迷、影迷、乐迷梦回青春,主办方也在参与者“补上一张欠下的门票”的热情中获得回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张怀旧牌也有双赢的效果。
一些影视作品习惯于翻拍经典、向老剧取材,也正是因为看中了“怀旧”自带的光环。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在于其已经通过了市场的检验,在受众之中积累了较高的知名度与良好的口碑。在影视剧翻拍大潮中,一些经典IP不仅有现成的剧本,还有以往成功的先例背书,自带话题与热度,因而翻拍相较于从零开始制作原创作品周期更短,成本与风险都更低、更可控。不过,经历“十翻九渣”洗礼后的观众早已明白,怀旧不是质量的保证书。制作方如果抱着“情怀在手、旱涝保收”的心态翻拍,可能还得做好“翻车”的准备。
还应看到,一些文艺作品沉溺于怀旧,也暴露其原创力不足的问题。诚然,老歌、老剧等经典作品有隽永的生命力,也契合了当下许多受众的情感需求。但如果文艺创作满足于用新瓶装旧酒、止步于拿热锅炒冷饭,势必会挤压原创作品的生存空间,让行业的创新能力和开拓能力停滞不前,而且也难以形成真正出圈的爆款。劲吹的怀旧风,从另一个层面折射出人们对高质量文艺供给的渴求。在观众的期待和文艺工作者的努力下,近年来越来越多新的文艺作品凭借精良、用心的制作“叫好又叫座”,正在时间淘洗、口耳相传中历经“经典化”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不断推出更多优秀的原创作品,才能更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就此而言,受众也许可以乐于怀旧,但创作者不能止步于怀旧。创新是文艺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不竭源泉,原创之路或许遍布荆棘,但也有更大的惊喜、更丰厚的回报与更持久的影响力在前方等待。况且,情怀牌能打多久也是一个未知数。怎样在时代的大潮中开拓题材蓝海,到真实的生活中采撷创作素材,孵化培育出既能流行一时、也能流传后世的新经典,是文艺工作者们需要解答好的命题。毕竟,在文艺的百花园中留下独特的一朵,这不仅是每个创作者应该树立的目标,也是每个观众内心的期待。
这正是:
老歌老剧韵味长,偶尔怀旧亦无妨。
若要作品永流传,时时创新费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