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庆首演天津文艺工作者津腔津韵秀风采
评剧选段《手中饭碗端得稳》。 新华社发
《长江大合唱》 新华社发
天津北方网讯:9月1日晚,一场以《奋进新时代 扬帆新征程》为主题的综合性文艺晚会在京演出,标志着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正式拉开帷幕。演出中,我市多位文艺工作者精彩亮相,带来天津元素、天津特色、天津韵味的表演,展现出津派文化的风范与实力。
中国艺术节是我国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综合性文化艺术盛会。本届艺术节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开幕演出中,评剧选段《手中饭碗端得稳》由京津冀评剧人合作演绎,通过描绘新时代农民生活,展现了我国粮食生产、粮食安全战略的科学思维与人民情怀。前不久以评剧《革命家庭》登上“十三艺节”舞台的天津评剧院院长、“二度梅”得主曾昭娟,扮演一位朴实的吉林农村妇女,在流畅自然、乡土气息浓厚的评剧唱腔中阐释“民以食为天”的道理。曾昭娟表示:“能在艺术节开幕演出中展示评剧艺术魅力,作为评剧人深感光荣。这段节目说的是吉林农村在新时代、新机遇、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科技文化素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的故事。评剧艺术接地气、聚人气,素来以表演现代题材的剧目见长,特别擅长以生动的形式展现民族自信与自豪感。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希望通过我们的艺术展现,让大家感受到国家的美好、人民的幸福、前途的光明。”
参演此节目的还有天津评剧院青年演员王晓宇。此前在评剧《革命家庭》中表现出色,此番又登上艺术节开幕演出,王晓宇备受鼓舞:“作为戏曲青年,我要继续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艺术水平,继承前辈们执着艺术的精神,为评剧艺术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天津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与来自北京市、河北省的演奏家组成交响乐队,出色完成了整场演出的演奏和伴奏任务,展现了京津冀三地艺术家的团结协作与紧密配合。天津交响乐团团长董俊杰表示,作为开幕式文艺演出承办单位之一,天津交响乐团全力支持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相关工作。近年来,乐团频繁亮相国家级文艺活动平台,通过交响乐的形式向全国观众讲述天津高质量发展故事,同时,演奏员们也将高水准平台上的演出经验带回天津,力争为家乡观众送上更加精彩的交响乐大餐。
演出中,一首民族器乐合奏《唱响京津冀》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首作品改编自《故乡是北京》《观海河》《雄安》三首作品,以中国人自己的“乡音”描绘了一幅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壮美蓝图,运用传统乐器奏响了新时代的强音。其中的《观海河》正是一首天津题材优秀作品,由笛箫名家王次恒创作。这首作品采用天津时调作为音乐素材,将视角聚焦在海河,通过悠扬委婉的旋律,讴歌了海河两岸欣欣向荣的动人景象和人们建设美好新时代的热情。
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著名歌唱家王宏伟参与了《长江大合唱》的演唱,该节目由《长江摇篮曲》《过三峡》《长江恋歌》《奔腾吧 长江》四首以长江为主题的歌曲组成。王宏伟等演唱的《过三峡》热忱讴歌了三峡人民搏击风浪、勇往无前的进取精神,他高亢悠扬的领唱与气势磅礴的大合唱相得益彰,营造出浩浩长江奔流不息的壮观景象。记者从天津音乐学院获悉,本届艺术节中,王宏伟还将参演两部优秀民族歌剧《同心结》与《半条红军被》,其中《同心结》讲述抗美援朝战争中战斗英雄黄继光的光辉事迹,《半条红军被》则改编自发生在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半条被子”的动人故事。
王宏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每一届中国艺术节都以绚丽多姿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取得的辉煌成就。本届艺术节,广大文艺工作者心怀家国,以一部又一部精品力作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我想,人民的需求在哪儿,党的文艺工作就在哪儿,这既是文艺工作者的荣耀,更是我们的责任。”
还有一位天津艺术家全程参与了开幕式演出的创排工作,他就是演出助理指挥、天津歌舞剧院常任指挥孙敬凯。他告诉记者,从8月初进组之时,他就一直感到重任在肩,作为主创团队中的天津代表,既要切实为创排工作贡献力量,也要展示天津文艺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孙敬凯介绍,这台演出最大的特点是集合了交响合唱、芭蕾、戏曲等不同艺术门类的节目,这就需要乐队在不同风格的节目中迅速转换,在排练中这是不小的挑战。孙敬凯说:“排练和演出很考验指挥与乐队,比如上一个节目是戏曲,下一个节目要马上转换到芭蕾,然后再转换到音乐剧、交响合唱。我能完成排练任务,得益于近年来在天津歌舞剧院指挥了大量交响乐、芭蕾舞剧、歌剧等不同门类的演出,积累了丰富的演出经验,我感谢剧院与观众对我的培养。”演出期间,孙敬凯又在乐池中担任了监督工作,圆满完成任务的他得到剧组的好评。他说:“这是我首次参加国家级的演出活动,得到了历练。为了给全国观众奉献一台精彩演出,京津冀三地艺术家拧成一股绳,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希望今后能给观众们带来更多精彩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