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务段唯一一位持有非遗证书的老铁匠独孤老铁依然坚守在师傅带徒弟的
天津北方网讯:暑热渐褪,微风送爽,天津工务段天津综合车间工厂大院儿却依旧闷得像个蒸笼。“独孤老铁”老郭呼扇着被汗水黏在身上的长袖工作服,从一间挂着“锻造”牌子的厂房里走出来,擦去额头上豆大的汗珠。
老郭名叫郭秀东,今年56岁,是天津工务段天津综合车间的一名锻工,负责把铁路线路施工剩下来的钢轨头、边角废料收集起来,锻造成工务人上线作业时最称手的工具。去年,老郭的师兄退休后,老郭就成了天津工务段唯一一名持证的“老铁匠”,大家伙就开玩笑般给他起了个绰号——“独孤老铁”。
进入9月,天津工务段即将迎来暑运后的集中维修工作,这可忙坏了老郭,他要为京沪、津山、津霸、津蓟等沿线20余个车间的128个工区赶制各类作业工具。
“以前,工务段用的检修工具都是我们一锤一锤手工打造的。”老郭告诉记者,他与废旧钢材、高温熔炉打了一辈子交道,随着铁路建设“换挡提速”,锻造工艺也改为自动生产线制造,“尤其是最近十来年,生产工具逐渐改成批量生产,可免不了偶尔差个一件半件,每到这个时候,就轮到我上场‘补漏’了。”
记者在现场看到,锻造厂房大约有七八十平方米,三台两人来高的空气锤并排立在窗边,正对大门的角落里有个形似巨型烤箱的锻造炉,两台直径一米左右的大功率风扇对着锻造炉周围吹着强劲的风。厂房最里侧墙根下,密密麻麻地挂着许多像老式煤夹子一样的铁制工具。
“这些都是我们锻造时用的家伙。”老郭说着挑了其中一把,一边戴好耳罩、护目镜和手套,一边招呼徒弟侯水生准备开工。小侯遵照师傅的指令拎起工具,按下锻造炉旁的按钮,灼热的空气渐渐升腾,照得人脸皮发紧,此时仪表上炉内温度显示为1050℃。小侯额头上很快冒出一层细密的汗珠,他攥紧手中的工具,夹住铁疙瘩一端放在空气锤的台面上。
这时,老郭接过徒弟递来的工具,在一起一落间灵活翻动着黝黑结实的手腕,原本小砖头似的铁疙瘩翻着身渐渐就变成了纤长有力的铁棍。
空气锤停了下来,老郭夹起刚打造的半成品,放在不远处的地上。“你记住,锻工不仅是‘力气活’,也是‘绣花活’!咱们手工打造的工具和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不一样,更有人情味,更有灵魂。”老郭指着旁边摆放的几堆已经锻造好的工具对小侯说,“从前我的师傅告诉我,自打有了这间厂房,工友们上线作业用的工具就是我们这儿自己打,从没在外面买过,好多也买不着,这些‘废铁疙瘩’在我们手里,就变成‘金疙瘩’了!”
车间党支部书记刘彦介绍,锻工在铁路行业是非常冷门的工种,哪怕在作业全都依靠人力、工具都依靠锻工打造的年代,全段最多也只有4名锻工。随着铁路不断发展进步,人力作业逐渐被更先进高效的机械化作业取代,对传统工具的需求大大降低,锻工也越来越少。同事们经常对老郭说,他这门手艺,算得上是铁路行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啥的咱不懂,但我还有4年就退休了,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用这点儿时间再教出两个好徒弟,不能让这门‘绝活儿’在自己手里断了代!”老郭说着,露出了憨憨的笑。“铛铛”的打铁声,是对工匠技艺的传承,更是工匠精神的延续,老郭说,他要手把手教徒弟做好每一道工序,把铁路“老铁匠”这门手艺永远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