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随着北京·贵阳创新驱动区域合作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贵阳国家高新区以此为契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与贵阳综合保税区和白云区统筹发展,加快科技、人才、资本等要素聚集,全力打造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核心区、展示区和引领区,目前该区经国家认证的“双软”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占全省60%和35%,并聚集了全省90%的股权投资基金和50%的科技金融机构,已成为贵阳市乃至全省各种要素最集中的资源高地,成为全省创新创业最活跃和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
借助北京·贵阳创新驱动区域合作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贵阳高新区以建设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核心区、展示区和引领区为抓手,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水平招商、高水平服务,努力形成大建设、大改革、大招商、大发展的新格局。围绕加快贵州科技城和贵阳国际人才城建设,把该区打造成人才最高位、科研成果最高位、金融服务最高位的研发集聚区,积蓄助推实体经济大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加强与贵阳综合保税区和白云区的统筹发展,通过一系列顶层设计和改革创新,使贵阳高新区、贵阳综合保税区和白云区真正成为全省和贵阳市改革开放、加速发展的最前沿阵地,成为推动全省和贵阳市发展高铁时代的“火车头”、战斗机式的“发动机”,成为全省和贵阳市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加速发展的“新引擎”,成为全省和贵阳市跨越发展、转型升级的“急先锋”、“排头兵”。
借助北京·贵阳创新驱动区域合作系列活动这一平台,贵阳高新区企业贵州雅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组建了全省首家电子元器件领域院士工作站。依托在技术上的不断创新,短短6年时间,雅光电子从中国振华电子集团下属车用电子组件车间,发展成产品远销国内外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总资产增长24倍,销售收入增长12.66倍,今年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1.8%,利润增长92.8%。
同时,该区围绕“高”、“新”、“转”做文章,加快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区级财政已累计安排超过1.6亿元技改扶持资金,支持区内航宇科技、景峰制药、雅光电子等一批企业实施技改升级。目前,贵阳高新区经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79家,占全省的35%;国家认定的双软企业106家,占全省的60%;通过CMMI评估认证企业7家,占全省的100%;聚集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及其他专业研发机构90余家,建成了9个院士工作站和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12个,其中国家级孵化器3个。
作为贵阳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战场,在北京·贵阳创新驱动区域合作系列活动期间,该区共签约了孵化器、产业、科技服务、科研等类别的项目16个,总投资167.8亿元。围绕加快推进这些项目落地,贵阳高新区目前已成立了以工管委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协调服务领导小组,强化跟踪服务,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推进中关村科技“种子”在区内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目前,90%的项目已落地,同时由于贵阳市与中关村开展深度合作在全国凸显了“磁场效应”,活动以后,该区又引进了北京达美投资、碧水源、创毅讯联,广州安维思,深圳汉业达,河北浅海集团等10余家企业。
此外,该区大力推动科技与金融无缝融合,积极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服务体系,建成了全省首家科技银行,聚集了科技金融机构40余家,约占全省的50%,注册登记的股权投资基金等机构已达32家,占全省的90%,募集资金规模约150亿元,有力支撑了园区内的创新创业活动,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
采访手记
在贵阳国家高新区,像雅光电子一样,通过科技创新推动自身发展的企业不少。而贵阳国家高新区则成为企业科技创新背后的强大推手。据了解,该区坚持创新驱动战略,紧紧扭住发展实体经济这个“牛鼻子”,以加快建设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核心区为平台,全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软件与信息、光电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并围绕孵化、转化以及产业链条的延长拓展加快项目引进和谋划,目前已经形成了新材料正负极、LED上下游等产业链,并引进了3D打印、富士康等一批前沿技术和高端项目。作者: 高欣萱 王太师 莫淇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