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结构:一主集聚、双轴延伸城市形态:滨河面海、疏密有致
交通体系:高速环城、五横五纵城市环境:蓝脉绿网、城景相融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规划局总规划师、滨海新区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霍兵上午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滨海新区核心区总体城市设计出台,确定了“一主集聚、双轴延伸”的城市发展结构,将形成“滨河面海、疏密有致”的城市形态和“高速环城、五横五纵”的综合交通体系。通过打造“蓝脉绿网、城景相融”的城市环境,形成“开放包容、时尚多元”的城市文化与“尺度宜人、多姿多彩”的城市生活。
据霍兵介绍,滨海新区核心区规划用地约190平方公里。规划范围为:北至京津塘高速延长线,东至海滨大道及海滨九路,南至津晋高速,西至唐津高速。按照天津市“双城双港、相向拓展”的空间发展战略,滨海新区核心区为“双城”之一,其功能定位为:以商务金融、航运服务、文化科研等现代服务业为核心,建设功能强大,运营高效、管理创新、生态环保的国际一流的城市核心区。
霍兵介绍,在城市发展结构中,强化“一主集聚”的公共中心,是以于家堡响螺湾、天碱解放路为城市主中心,构建世界级的金融商务中心,集聚最具价值且功能复合的金融商务、商业服务设施。结合开发区MSD、会展中心、航运服务中心等功能,形成一体化的产业服务功能聚集区,构建国际化的城市副中心。周边地区环绕形成和谐新城和胡家园片区中心,形成南窑半岛文化中心和体育新城专业中心。“双轴延伸”是建立中央大道城市发展轴和海河生活服务轴,形成“黄金十字”的空间发展轴线。
为打造具有滨海新区特色的城市形象,滨海新区城市设计全覆盖工作分别从“总体、片区、单元、重点”四个层面开展。通过城市设计全覆盖工作,滨海新区核心区规划将从“平面”上“立”起来,规划管理也从“平面化”到“立体化”,实现更加整体和细化的管理,为新区招商引资、城市建设提供更强大的规划支持。未来的滨海中心城区将成为一座充满智慧和文化多元的国际都市,一座满怀希望、充满活力的宜居城区。
城市形态:滨河面海疏密有致
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规划局总规划师、滨海新区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霍兵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按照设计规划,滨海新区核心区将形成“滨河面海、疏密有致”的城市形态。
霍兵代表说,滨海新区核心区总体城市设计规划中强化了滨水地区的空间层次,形成海滨地区、入海口和河道两岸的滨水空间。优化中心区,形成点状高强度开发单元。重点突出城市公共中心和中心制高点,主中心标志建筑300至600米,副中心标志建筑200至500米,片区中心不超过150米。周边社区住宅以多层和小高层为主,形成片状中低强度开发片区,多层限高为24米、小高层为60米。
交通体系:高速环城五横五纵
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规划局总规划师、滨海新区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霍兵透露,按照设计规划,滨海新区核心区将形成“高速环城、五横五纵”的综合交通体系。
霍兵代表介绍,“高速环城、五横五纵”的综合交通体系包括:建立客运骨架路网,疏解集输港货运交通,实现港城分离,客货分流。优化轨道线网布局,以TOD模式拓展中心城区城市建设,建立高效的大众运输和有序的道路网体系。在核心区内中心地区形成于家堡、天碱、滨海高铁站等6处三线轨道换乘枢纽,结合其它公共中心及社区中心形成若干换乘节点,对站点周边用地提高开发强度,优化使用效率。
城市环境:蓝脉绿网城景相融
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规划局总规划师、滨海新区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霍兵透露,滨海新区核心区将通过打造“蓝脉绿网、城景相融”的城市环境,形成“开放包容、时尚多元”的城市文化与“尺度宜人、多姿多彩”的城市生活。
霍兵代表说,打造“蓝脉绿网、城景相融”的城市环境,要通过疏通现有河道,加快南部生态湖及周边水网建设,形成“三横四纵、七河一湖”的生态水网系统,构建“两横五纵”的绿化网络,建设14个主题鲜明的城市级绿地公园和若干社区公园,培育绿色健康的高品质生活。
霍兵代表说,滨海新区核心区要划定并保护海河两岸的30处文物古迹和近代的工业历史遗存,形成以渔盐文化、工业文化等为主题,与滨水景观休闲设施相结合的城市滨水旅游线路,形成“开放包容、时尚多元”的城市文化。结合不同区位环境与街道朝向,探讨高中低开发强度下的多尺度社区建筑模式,营造多元舒适的居住模式,包括规整有序的商务公寓、亲切多元的都市合院、幽静别致的近郊联排和优雅温馨的水岸洋房,让城市生活多姿多彩。(记者张虹红高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