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群大鸨来蓟县青甸洼“过寒假”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13日,爱鸟人士梁文兵先生在本市蓟县青甸洼拍到了候鸟大鸨。据称,大鸨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世界很多地方已经绝迹,我国也不超过2000只。
跟踪拍摄
一次发现70只大鸨
从事销售工作的梁文兵是蓟县野生鸟类保护协会的成员。业余时间,他经常跟踪拍摄鸟类的生活,对它们的习性了如指掌,同时他也会积极参与保护候鸟的行动。
今年11月下旬,梁文兵听说大鸨来到青甸洼之后,接连抽出几个半天去那里拍摄大鸨。青甸洼地域广阔,对并不熟悉此处地形的梁文兵来说,在这里找到几十只大鸨也着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最初几次,他都无功而返。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一片树林旁的田地里拍到了成群的大鸨。“大鸨很机警,看到人后不会再去采食,这次可能是因为刚刚飞来这里时间不长,还没有见到过人,所以才使我有了难得的机会。”梁文兵回忆当时情景时仍有些激动,“每次见到这群大鸨,我都会数一数,它们应该是70只左右。”
照片显示,这些鸟嘴短头长、身型庞大,长有斑纹状羽毛,展翅飞翔的时候,翅膀上显示出大块的白斑。记者随后从相关部门得到证实,梁先生拍到的就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
生态改善
吸引不少珍禽来津
据附近村民介绍,青甸洼有数万亩农田,种植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以水稻居多。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谷物均采用机械收割,虽然效率高,但总免不了有谷粒散落在田里,却意外地吸引了大鸨等野生鸟类来此过冬。“每年11月下旬,地里的庄稼收完之后,它们才来,地里有人忙活的时候,它们不来。”
据专业人士介绍,大鸨喜群居,每群70只左右,因意生字,得名“鸨”,即“七十鸟”之意。大鸨是候鸟,夏天在北方的草原生活,冬天则飞到长江以北的省份过冬,偶尔也有人在福建发现过。蓟县野生动物保护站工作人员介绍,上世纪70年代以前,蓟县的青甸洼是一片湿地,水草繁茂,是鸟类的天堂。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里的环境逐步恶化,鸟类的栖息条件被破坏。近年来,蓟县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多年不见的珍禽又回到了青甸洼。除了前面提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也成了这里的常客。
日夜巡逻
让大鸨能安然过冬
今年,在大鸨、灰鹤到来之前,蓟县林业部门的保护措施就已加强。他们在青甸洼一带树立了大小几十块标语牌,提示人们“保护野生动物,人与自然共存”“不伤害不捕杀候鸟,不笼养野鸟,拒食野鸟等野生动物”“同在地球上,共享大自然,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等。同时,公布县林业局举报热线,随时接受举报。
从蓟县野生鸟类保护协会获悉,蓟县候鸟资源丰富,目前,县内有两处候鸟保护基地,一处着重于保护于桥水库的天鹅(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保护,另一处着重于保护青甸洼的大鸨和灰鹤。随着大鸨的到来,青甸洼一带目前日夜有人巡逻,保护这些珍贵的鸟类不受侵害,让它们在天津安然过冬。(记者高立红照片由拍客梁文兵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