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记者20日从滨海新区公安局获悉,近年来,新区创新近百万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模式,从住房、医疗、子女教育、技能培训、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创建“新区模式”,鼓励其从“农民工”成为“建设者”。
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新区外来务工人员约为97.4万余人。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占比重较大和“流浪式”打工的“短工化”情况,新区提出“建设者市民化”理念,探索融入城镇城市路径,使其在就业政策、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享受同城待遇。
18日21时许,记者在于家堡“建设者之家”的农民工夜校里见到刚刚下课的王翰。今年26岁的王翰来自河南。“现在没啥技术,干得都是苦力活,学门手艺以后能多赚点钱”。目前,“建设者之家”夜校已累计培训农民工8万人次。新区同时成立“职工素质培训基地”,与多所高校合作,开展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的多工种技能培训及鉴定,根据用工紧缺程度分别给于培训成本100%、80%、60%的培训补贴。
为在就业政策、同工同酬等方面实现市民待遇,目前新区内的建设者已推广执行统一的“五险一金”制度,全区签订工资集体协商协议企业已达5596家,覆盖员工30余万。子女就学方面,教育教学、学籍管理、教育收费等方面已实现与本市学生同等政策,免除学杂费等,新区3万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公办学校,148所义务教育学校均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在蓝白领公寓周边设托儿所,今年内将建成使用7所,预计解决近3000个学位。同时,将农民工“建设者”纳入本地住房保障体系,建成蓝、白领公寓及“建设者之家”40座,总面积104.7万平方米。
今后,新区将继续探索“保姆式”服务模式,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创新,提升外来建设者的服务管理水平,完善新区、管委会、街镇三级管理平台,加快建设人口基础信息库,同时通过建立奖励优秀外来建设者的服务管理机制,表彰为新区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为其解决在津落户事项,引导激励各类外来建设者真正融入新区。(记者 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