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浒墅关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2002年区划调整划入苏州高新区。经过20年的发展,开发区实现了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三大转变。工业总产值从1993年的1.38亿元上升至2011年的588.5亿元,财政收入从0.012亿元上升至7.34亿元。一个以高新区综合保税区为中心、北有阳山花苑动迁安置区,南有大新科技园,西有阳山科技工业园、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东有大运河明清风光带、维德工业城、大白荡城市生态公园、浒通片中心商贸区等为主的新兴城区已基本形成。
工业总产值增长26倍
2011年3月,克诺尔车辆设备有限公司举行二期扩展项目开业典礼,同年实现销售总额30.41亿元,纳税2.58亿元,居全区首位。
自2002年区划调整以来,浒墅关开发区紧紧抓住高新区“北扩西进”战略机遇,全面启动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成为高新区经济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地区之一。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区入驻;大新科技园、阳山科技工业园、大白荡城市生态公园、阳山青年公园、创业大厦、10万平方米打工集宿区等载体和环境工程相继建成;克诺尔车辆、阿克苏诺贝尔、苏尔寿泵业等世界知名企业先后进驻;朗地、旭辉、闽信等多家房产商入驻,近20个楼盘建设销售。逐步形成了电子资讯、精密机械、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现代物流等支柱产业。外资企业从1993年仅维德木业一家,发展到如今有110多家,内资企业从开始的几家政府投资的“红帽子企业”,发展到现在390多家。特别是区划调整以来,开发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00多亿元,引进、兴办企业500多家,注册外资23亿美元,注册内资112亿元,年销售超亿元以上的企业有54家,工业总产值从2002年的22.3亿元上升至2011年的589亿元,增长了26倍;财政收入从0.45亿元上升至7.34亿元,增长了16倍。
在服务业上,以开源、宏丰、明德等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业,以运河包装、三段包装等为代表的现代包装业,以东吴外运、万象运输等为代表的运输业,确立了开发区生产配套性服务业的龙头位置,其中物流业的营业收入占开发区整个服务业营业收入的40%。此外,现代商业街、大卖场、农贸市场、小区商业网点,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开发区较完整的现代商贸网络。
农民人均收入年增12%
浒墅关经济开发区在加快开发建设和区域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同时,始终把开发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放在改善民生上,共投入10多亿元用于区域教育、人居环境、服务设施、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等民生工程建设。阳山花苑、新鹿花苑、长江花苑、浒墅人家四个片区的动迁安置小区已相继建成,配套的社区服务中心、残疾人服务中心、阳山敬老院、劳务职介超市等一批社会化服务设施已建设完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开发区在教育事业上投资2亿多元,先后建起了阳山实验学校、吴县中学、长江小学、新浒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等园校,区域内现有各级各类学校9所,形成了从民办到公办,从民工子弟学校、实验学校到星级省重点学校,从学龄前幼儿教育、小学初中阶段的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的中等教育等独具特色的现代教育链,居民子女从幼儿园直到上高中不出开发区就能享受优质的教育。
为了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大的实惠,开发区成立了阳山街道社区股份合作社,确保户户有股权,人人有股份;实施了创业就业工程,确保户均有1人以上就业;还完善各类社会保障制度,动迁农民在享受征地保养的基础上,全面享受养老和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6.4%、99%。此外,开发区充分利用动迁后户均有一套以上多余安置房的情况,基本保证每户有1套以上房屋出租,实现家家有物业。自2002年以来,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从5952元上升至17157元,年均增长12%以上。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发区投资3000余万元,在阳山花苑建设了4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组建各级各类文艺演出队、社区志愿者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幸福家园”系列文化活动。从2009年开始,免费为每户动迁居民赠送一份《姑苏晚报》,2010年创办《阳山周刊》,发放到每户,今年又为每位党员发放一份《苏州日报》。
人居环境越来越好
浒墅关开发区拥有十里阳山、京杭运河、大白荡水域等真山真水自然资源优势,山明水秀,风光恬美,兰风寺、凤凰寺、箭阙峰、天狗庙遗址、白龙庙遗址、观山摩崖石刻、董公堤、文昌阁、三里亭等大批人文遗迹密集,文化底蕴深厚。
组建初期,浒墅关开发区所辖12个行政村中,有7个村80%的村民从事废旧塑料回收加工,5个村70%村民从事开山采石,区域“白色污染”、乱开乱采、山体破坏等环境问题十分突出,真山真水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白色污染”给村民居住环境、水环境带来了安全隐患。
上世纪90年代末开发区在全市率先停止了开山采石,并对山体和宕口开始实施复垦复绿。如今,复垦复绿大见起色,投资近5亿元,把原有23个宕口的阳山打造成了国家级森林公园,成为了苏州市的绿地品牌;还投资2亿多元实施了阳山环山景观带、大白荡城市生态公园等环境亮点建设;实施工业区、住宅区、道路等绿化、美化、亮化建设,新增绿化面积200多万平方米,区域环境迅速得到提升。原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村庄,已被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大白荡城市生态公园和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文昌公园等取代。
近年来,开发区充分挖掘和整合区域生态人文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出一系列新亮点:2009年,浒墅关开发区大白荡城市生态公园开园;2010年,阳山温泉度假山庄开业;2011年,苏州东吴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文昌公园、兴贤文化广场全面建成,兰风寺藏经楼、五百罗汉堂举行开光仪式;2012年,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文殊寺景区开园,二期植物园景区开工。如今,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了以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阳山温泉、大白荡城市生态公园、大运河明清风光带、东吴博物馆等为主的文化旅游新格局。(徐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