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今年67岁的赵永华和63岁的老伴孙秀兰,已经携手走过风风雨雨近40年。自1993年下岗后,两口子就做起了社区志愿者的服务。这些年来,他们创办了家庭扶老帮办热线,通过认亲,共抚养了11名老人。此外,他们还成为本市第一对夫妻双捐遗体和遗体角膜的志愿者夫妻。
1976年,同在一个单位的赵永华和孙秀兰登记结婚,婚后的生活虽然谈不上富裕,但是也幸福美满。一直到1993年,由于单位经营不善,俩人双双下岗在家,一家6口人仅靠孙秀兰的420元工资生活。当时,社区工作人员主动帮他们办理低保,可是却被赵永华和孙秀兰谢绝了。赵永华笑着说:“当时我虽然经济很困难,但是还能吃上饭。可能有人比我更需要低保,我就婉言拒绝了。”赵永华的这一做法也得到了孙秀兰的支持。
由于平时空闲时间较多,赵永华和孙秀兰经常看报纸,当他们看到社会上有许多孤寡老人无人照顾时,他们决定义务帮助这些老人。于是在1998年,从邻居那里得知,在河北区有一位92岁的老人潘宝性无人照顾,也没有房产,于是他们就将老人接到自己家中,直到2004年2月辞世,和赵永华夫妇共同生活了6年。14年来,夫妇二人通过认亲,共抚养了11名老人。在2004年的时候,他们用自己的电话“26670440”创办了家庭扶老助困帮办热线,全天义务为市民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同样在1998年的时候,赵永华夫妇萌生了捐献遗体的想法,但是在申请遗体捐献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难题。2002年,在子女们的理解和支持下,夫妇二人同时成为遗体捐献申办者,也是本市第一对夫妻双捐遗体和遗体角膜的志愿者夫妻。为了让更多人加入遗体捐献的队伍中来,他们共同创办了“天津市遗体捐献志愿者宣传小组”,向更多的人宣传遗体捐献,同时也为捐献志愿者解决遇到的问题。至今,这个组织已经有500余人,帮助联系和办理了110余名遗体捐献志愿者。5月29日,64岁的老知青周晓金离世后捐献出角膜和遗体,也是赵永华夫妇帮忙办理的相关手续并进行公证。
采访的最后,赵永华告诉记者:“平时他需要往外跑,宣传和联系相关的事情,老伴孙秀兰就在家接电话,整理材料。我做的事儿都离不开老伴的支持。”孙秀兰也笑着说:“他的事儿,就是我们俩人的事儿,有了分歧只要坐下好好聊聊,意见就统一了。”(渤海早报记者 袁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