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3月起,津城百姓到街道和乡镇服务中心办事,都会看到一个新的办公窗口——社区乡镇检察工作室。作为本市检察机关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重要举措之一,社区检察工作室的建立,改变了多年来百姓需要举报、控告申诉以及进行相关法律咨询只能到检察院这一陈旧的方式,促进了检力下沉,延伸了检察机关职能。
目前,本市各级检察机关在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设立派驻检察工作室143个,已接待来访群众3100余人次,化解损害赔偿、房屋产权、拆迁安置、婚姻继承及家庭暴力等各类矛盾纠纷420余件,使社区乡镇检察工作室成为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延伸检察职能工作室开到家门口
2009年3月,市人民检察院首先在河北区检察院率先开展了社区检察工作室试点工作。2010年4月,市人民检察院下发了《关于开展“法律监督工作向基层延伸”活动实施意见》,要求区县检察院在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建立检察工作室,并明确了社区和乡镇检察工作室的职能定位、工作方式和创建要求。
据了解,全市各级检察院在社区和乡镇检察工作室中设置专人对国家公务员贪污贿赂犯罪、渎职犯罪,以及利用职权实施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等行为进行详细解答,并设立相应展牌对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巨额资产来源不明罪、滥用职权罪等40余项常见职务犯罪的立案标准予以说明。对如何提起申诉、依法申请刑事补偿等检察业务常识进行解答和指导。
此外,社区检察工作室还将对社会服刑人员开展社区矫正,对有轻微罪错的未成年人开展诉前考察和帮教,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面向广大群众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行检务公开,向群众和企事业单位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依法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
前不久,家住河北区建昌道桥园里的李大娘,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社区检察室反映问题,检察室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她。经询问得知,李大娘与老伴系再婚,因怀疑现住房被老伴过户给了其三儿子,她曾到区房管局、街道司法所等部门反映,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为此准备到市里上访。了解李大娘的情况后,接待人员首先安慰了她。随后,接待人员建议李大娘亲自去房管站交房租,便可得知房子是否过户在老伴三儿子名下。李大娘对接待人员的答复非常满意。问题得到解决后,她再次来到社区检察室,拉着接待人员的手激动地说:“你们真是人民的检察官,让我们有了主心骨!”
市人大代表、河北区人大主任吴中澄说:“在城市社区派驻检察工作室是检察机关将检察工作重心下沉,面向基层,服务群众,认真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的具体体现,对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社会矛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群众非常满意。”
市人大代表、律师郭瑞雯认为,建立社区乡镇检察工作室是检察机关转变司法理念,变被动司法为主动服务,拉近与群众距离的有效举措,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服务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法治保障
近年来,随着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本市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市各级检察机关以检察工作室为平台,不断延伸服务触角,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滨海新区人民检察院在走访时了解到,由于新区高端产业快速聚集,外来建设者数量迅速增长,百万务工人员已经成为新区建设的主力军。为让这些建设者在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新区政府陆续修建了一些专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集宿式服务的“建设者之家”和“蓝领公寓”。而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有着很强的法律需求。为促进新区和谐发展,该院决定送法上门,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服务,成立了“建设者之家巡回检察室”,组建了3支由院领导带队,一批学历高、责任心强、法律功底深的青年检察官组成的“法律志愿服务小分队”,深入“建设者之家”和“蓝领公寓”开展法制宣传、调解纠纷等服务活动。他们将日常服务与电话预约相结合,对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举报、控告、申诉等案件,做到及时受理,限期答复;对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问题,做到认真释法说理,为其指明法律途径。前不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几名在某建筑公司上班的河南籍工人向检察官反映,他们与施工队长在工资结算时发生纠纷,希望检察官帮助解决。了解情况后,该院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仅用4天时间就将问题解决。
因地制宜,全市各级检察机关根据辖区情况,在推进检察室工作中,充分发挥打击、预防、监督、保护等职能作用,有效预防职务犯罪,服务发展稳定。
东丽区人民检察院以执法办案为中心,强化各街道和乡镇检察工作室的案件线索收集和排查,并协调各检察室配合侦监、公诉、反贪、渎检、民行等部门选派业务骨干深入街乡,加强线索排查。2011年,该院各检察工作室收集职务犯罪线索32件,立案11件,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该院自侦工作连续两年名列全市第一。
此外,东丽区人民检察院还组织检察工作室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检察工作室的工作人员深入村庄、社区,广泛开展走访活动,对160余名社会服刑人员进行了法制教育,参与农村青少年维权基地建设、农村两委巡查等活动20余项。其中建议“村章、村账街管”的做法被区委推广,对于有效预防涉农职务犯罪和集体资产流失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东丽区城市化进程加快,迁村并点,征地补偿矛盾突出的问题,该院开展了“廉洁征地”警示教育活动,协助华明镇等街乡镇做好征地拆迁工作,有力维护了辖区稳定。
依托检察工作室深入开展“四走进”活动
本市各级检察机关依托社区乡镇检察工作室,自2011年开始,进一步开展了以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村镇、走进学校为主要内容的“四走进”活动,推动法律监督职能向基层延伸。一年来,本市各级检察机关深入市经信委等机关单位137次,天铁集团公司等企业504家,社区和村镇359个,学校174所,了解社会实情,倾听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司法问题近千件。
全市各级检察机关还将“四走进”活动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相结合,与提升执法办案和法律监督能力相结合,推进执法办案工作深入开展。一年来,全市各级检察机关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深化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年批准逮捕10122人,提起公诉15138人。认真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建立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检调对接等机制,促进执法办案向化解矛盾延伸,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开展清理涉检信访积案和案件评查工作,依法妥善办理群众来信来访5864件,连续五年保持涉检进京非正常访为“零”。全年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案件260件378人、渎职侵权案件52件78人,通过办案挽回经济损失6000余万元。深化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年度报告制度,调整充实“百人宣讲团”,深入市文化中心、天津水利工程等131个重大建设项目开展专项预防。全面加强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立案监督、抗诉、再审检察建议、监督纠正违法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派驻监所检察机构改革顺利推进,及时监督纠正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中的问题,有效维护了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正义。
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于世平说:“建立社区检察工作室,是加强法律监督、促进民主法治建设的一项新举措,是检察工作服务大局、维护和谐、保障民生的新途径,是检察职能向社会延伸、向基层延伸、向群众延伸的新探索。我们将本着‘立足检察职能,关注社会民生,放眼服务大局’的方针,认真发挥职能作用,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注重总结,推动本市的检察工作不断提高。”(天津政法报宋尤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