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3月23日下午,张家口市宣化区柳颐园老年公寓内,83岁的李品惠老人静静地坐在房间内,听着收音机里传出的悠扬乐曲。“在这儿住不仅能享受到专业护理人员的陪护,我还认识了不少老伙伴儿!”已经在老年公寓住了13年的李品惠是张家口涿鹿县人,因为不想给在涿鹿、石家庄工作的两个女儿添麻烦,1999年主动要求到老年公寓来养老。而受益于不断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在张家口,越来越多和李品惠一样的老人开始在敬老院、农村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民政服务中心等机构安享晚年。
“目前,张家口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6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5%,是全省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城市之一。”张家口市副市长李雪荣告诉记者,面对老龄人口快速增长和“未富先老”的严峻形势,张家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保障民生、推动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加快制定养老政策,不断健全为老服务网络,积极推进养老机构建设。“‘十分钟服务圈’,就是我们独创的为老服务模式。”李雪荣说。
华新园社区是张家口市最早开展“十分钟服务圈”养老服务模式的社区之一。说起“十分钟服务圈”,该社区75岁的空巢老人赵爱卿赞不绝口:“需要啥生活用品,只需一个电话,社区工作者或志愿者很快就能帮咱买回来,真是方便。”华新园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推行“十分钟服务圈”为老服务模式后,和赵爱卿一样的社区老人只要拨打所在社区的服务电话,不出十分钟,社区工作者或志愿者就会上门为老年人提供信息、志愿者帮扶、健康关怀、邻里互助、文化活动、法律救援等服务,做到有求必应、有困必解、有难必帮。
“目前,全市主城区的39个社区都推行了‘十分钟服务圈’养老服务模式。”张家口市民政局老龄办主任谢占福介绍说,在创新社区养老服务机制过程中,该市还把“十分钟服务圈”进一步细化为10个“服务圈”,包括居家养老、志愿者帮扶、邻里互助等10个方面服务内容。通过联合社区家政服务机构、商业服务网点和社会中介组织等,为有需要的老年人开展洗衣做饭、料理家务、清洁卫生、代为购物、配餐送餐、代办手续、取款缴费等居家养老服务;通过建立专业服务和志愿者服务相结合的服务队伍,由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家庭清洁、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康复护理等服务;以社区为依托,楼栋、楼宇为单位,邻里之间结成帮扶对子,由居民为高龄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应急救助等服务。“社区里还建起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对老年人办理的事项负责全程帮办直至办结。”谢占福告诉记者,“十分钟服务圈”为老服务模式,由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邻里、驻街单位等提供服务,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现代化、网络状无缝隙养老服务体系。
通过不断创新养老服务方式,目前张家口市已基本建立起完善的居家养老多级服务网络。主城区23个街道办事处都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0个社区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7个社区建立了居家养老日间照料站。通过加强居家养老呼叫网络建设,实现了“一键通”呼叫系统的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已开通“社区通”老人用户15663户,加盟服务商2052家。
在完善居家养老多级服务网络的同时,张家口还大力加强政策扶持,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大力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建设。从2011年起,市、县两级财政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列入预算,建立了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对社会办养老机构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和床位运营补贴,每个床位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1500元,每入住一位老人给予每人每月50元床位运营补贴。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公办养老机构94家,共有床位10420张,已运营的民办养老机构23家,床位3350个,床位数占老年人总数的2.4%。”李雪荣介绍,全市共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788所,共新建、整修房屋5502间,设置床位4656张,入住老人1442人,为农村空巢、留守老人日常生活提供便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