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天津市旧楼区综合提升改造试点已全面启动,记者从市中心城区旧楼区居住功能综合提升改造指挥部获悉,为持久保持旧楼区居民生活居住质量,本市将在“进楼入户”提升改造同时,推动数字化同步进行。通过建设旧楼区房屋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建立房屋三维立体影像分析体系,实现旧楼区远程、动态、实时、数字化管理。
截至目前,全市9个试点小区各项工作推进有力有序,相继开工66幢楼、259个楼栋门,入户施工1616户,完成施工总量的35%。试点项目将于3月底全部完工。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全年提升改造工程计划将全面铺开。
为把提升改造工程办成群众满意工程,本市采取了四大举措,让群众自己参与、自己做主。一是在提升改造施工前,将设计方案、施工计划、整修项目等向群众交底;二是对小区大门、楼栋门、信报箱等设备选型,邀请群众参与,让群众做主;三是按照先设计后施工、先楼内后楼外、先设施设备维修改造后全面整修的原则,科学安排工种、工序、工时。尤其对入户施工内容集中时间,不影响或少影响居民,做到文明施工;四是提升改造工程竣工验收让群众评定,具体是:户内整修项目由居民签字确认、楼内整修项目由楼门长签字确认、小区整修项目由居委会签字确认、小区整体改造工程由街道办事处评定。
在资金保障上,旧楼区综合提升改造资金通过市财政补贴、相关区财政承担、产权单位(产权人)和专业经营服务单位投入的方式共同筹集。对筹集的资金,建立专门账户,确保专款专用。(首席记者 邵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