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岁的小燊磊患有脆骨症,小小年纪做了3次手术。跟着奶奶爷爷长大,他从不自怨自艾,展现给外人的都是笑脸。第一次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他决心迎头赶上……
他自小易骨折,严重的时候,左小腿折成几截,弯曲变形像个“弓”。母亲离他而去,他跟着爷爷奶奶长大,一度被认为永远不会站起来。如今,接受了手术的他不但可以下地行走了,还梦想成真,走进学校上了学。昨天,记者在南开区王顶堤居住区采访了赵燊磊,了解到这个脆弱的“瓷娃娃”与命运顽强抗争的故事。
不回避病情
大方卷起裤腿让记者看伤疤
昨天是本市中小学开学第一天,早8点,赵燊磊却仍然在家。原来,因为他上学时间不长,考虑到身体需要一个接受和适应的过程,因此学校特许他每周二和周五上午到校上课,其他时间在家休息。小燊磊眉目清秀,性格外向,对着记者热情地打招呼:“阿姨好。”第一印象,记者并没发现他是一个曾经患有重症的孩子。
小燊磊并不回避谈病情,他大方地卷起裤腿,露出长长的疤痕。“我做过3次手术,分别在2009年9月、2009年12月和2011年5月,现在大腿、小腿里都有钢钉,一共4根。”小燊磊说得轻描淡写,还让奶奶找出自己手术前的照片。那是一条怎样的腿啊!小腿弯成了弓形,仿佛比别人多了两个“膝盖”。“那时的我,脸整天贴在膝盖上,都抬不起来。”
奶奶的回忆
4岁大腿骨折才确诊脆骨症
奶奶介绍,小燊磊是1999年9月出生的,当他9个月大的时候,家长发现这个孩子与众不同。“当时他特别软,都直不起个儿来,抱着他的时候简直就是整个堆在大人身上。”配合着奶奶的讲述,小燊磊做了一个浑身瘫软的动作。“起初我们以为他缺钙,就没少给他补钙。后来发现,他不仅是缺钙的问题,还缺乏很多骨质元素。”当时,大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小燊磊的问题真正出在哪里。
4岁那年,小燊磊的大腿撞在三轮车上骨折了,家长带他到天津医院就医,被诊断为成骨不全症,也称为脆骨症。患有这种病的人由于间充质组织发育不全,胶原形成障碍而极易骨折,因此老百姓又叫他们为“瓷娃娃”。
给孩子改名
希望他能够像磐石一样坚强
“我算轻的,”小燊磊久病成医,知道不少关于“瓷娃娃”的知识,“重的那些,咳嗽、打喷嚏,甚至一哭一笑都会骨折,而且不会长个儿。我现在也才一米三,我们班有一个同学,才9岁就一米五了。”显然,他对长个儿这件事格外在意。奶奶说:“他在手术前也不怎么长个儿,好多年一直到我心口这儿,做完手术长得很快,不久就到我这儿了。”奶奶比划到自己的领口。
“以前他叫欣哲,后来总是生病骨折,我们就给他改了这个名字,希望他多一些火力,像磐石一样坚强。”小燊磊的奶奶说:“他6岁的时候,他的母亲两次起诉离婚,最终离开这个家走了。他爸爸一直没有正式工作,有工打的时候,月收入1000多元。我和他爷爷都从企业退休,每月退休金加起来有3000元。”
坚强的孩子
做手术时咬牙忍着一声不吭
这些年,小燊磊做了3次手术,花了数万元。最初植入4根钢钉,每根一万多元,后来因为生长钢钉不够长,又给左大腿换了根长的,花了3万多元。“现在这根看来没问题了,能用到十五六岁,那3根钢钉都悬。”小燊磊的爷爷在一旁担忧地说。
这位六旬老人本身有严重的哮喘,胸部做过一次手术,现在还有一个大气泡在肺部,一直拖着不去手术的原因是想省下钱来先给孙子看病。目前,包括“瓷娃娃”在内的若干种“罕见病”用药尚未列入医保范畴,这令这个家庭有点吃不消。
手术后,每隔3个月还要输一次液,每次连输3天。据说,这种治疗要持续到十五六岁才能逐步缓解。“做手术的时候,同病房的骨折病人中有一个大小伙子,疼得哇哇哭,可燊磊就咬牙忍着,一声不吭。”说到这里,奶奶的眼圈红了。
小燊磊在一旁语调轻松地劝着:“怎么啦?别这样,我这不挺好吗?”奶奶的眼泪立即收了回去。这些年,小燊磊展现给大人的都是笑脸,家里的气氛也因此好了许多。
开心的事情
去年进入家门口的小学就读
“还是好心人多,天津医院的任秀智医生就是一个。他不仅给200多例‘瓷娃娃’成功做了手术,还给不少人拉来赞助。小燊磊最后那根加长钢钉的费用就是他找一个企业家赞助的,3万多元呢。”一家人不忘感恩, 一再描述任大夫做手术时的感人细节。与此同时,小燊磊又找出任大夫的照片,指给记者看。
去年10月11日,在区教育局小教科的支持下,小燊磊得以进入家门口的新星小学随班就读。虽然识字不少,但毕竟没进过校门,他被编入3年级。“老师对我可好了,上学第一天,给我开欢迎仪式,每个同学都给我送了小纸鹤。老师嘱咐同学们好好照顾我,别伤到我,课间去厕所的时候,都是老师开道……”小燊磊一脸幸福。
期末考试,小燊磊的语文得了60多分,考数学时因为不熟悉考试的规则,只列式写得数没写过程而丢了不少分,因此没有及格,这令他很惭愧。一夜之间,小燊磊急上了火,下定决心一定要赶上。记者到来的时候,小燊磊还在看书,神情专注。
求助
谁能指导燊磊
在家系统学习
奶奶是小燊磊的支撑。即使现在,小燊磊上下楼还是要奶奶背,因为带着钢钉的腿难以承重。几天前,心疼奶奶的小燊磊非要自己上次楼,结果腿疼了好几天。现在,小燊磊去学校也是奶奶陪着。上课的时候,小燊磊坐在教室里,奶奶就在楼道里坐着。为了孙子,这位老人一直没叫过苦、服过输,可她现在有点力不从心了。“我的年龄一天天大了,腰也不行了,随着他体重的增长,我感觉背着他越来越吃力了。”
另外,小燊磊的求知欲望很强,每周只上两个半天的课,在家的时间他也很愿意在他人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
如果谁能为小燊磊提供帮助,请拨打本报新闻热线28201234。(记者 高立红 摄影记者 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