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滨海新区“两会”召开之际,本报记者走访了区有关部门负责人,他们就今年新区社会、经济、文化、民生等热点问题,畅谈新思路、新亮点,给新区人带来了新希望、新期待。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工商联主席王殿起:经贸交流为民营企业搭桥
“结合换届,新区将为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培养和提拔提供更为全面、客观、合理的衡量尺度,依靠人才优势,实现跨越发展。”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工商联主席王殿起关注新区非公经济如何创新自身发展和开展对外交流。王殿起表示,通过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非公经济人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得到强化,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研究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成长规律。对于非公经济人士,提高其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水平是一个趋势,希望能够通过一些重点课题调研,为经济发展献务实之策,立发展之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国家发展战略,这就要求我们开阔工作视野,立足国内,放眼国际,广泛地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王殿起表示新区非公经济将继续加强与海内外工商社团的联系与交流,不断建立友好商会,组织新区企业家广泛参加对企业有意义的国内外展会,帮助企业家更好地“走出去”和“请进来”。在此基础上,工商联还将强化自身“政府与非公经济”的沟通平台作用,及时将政府信息通报非公企业,并向政府反映非公企业利益诉求,努力使工商联工作的助手作用建立在形成长效机制的基础上,在新区营造企业家文化和创业氛围。
区经信委主任金东虎:规模工业总产值预计增长23%
金东虎表示,2012年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同比增长23%,新建和续建重点工业项目229个,其中年内计划新开工项目77个。单位GDP能耗下降4%以上,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同时,今年新区还将全面启动“智慧滨海”建设,推动数字医疗、数字校园、数字城管、智能交通等重点信息系统建设。
“今年新区将全面完成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11个专项产业规划,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建立健全产业规划动态评估和管理体系,编制发布产业投资导向目录;完善建立新区工业企业、工业项目数据库,实时掌握和分析各区域及重点企业运行情况,为新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指引”。
金东虎表示,2012年,新区经信委将全力投入“调惠上”活动,创新保姆式服务,促进工业企业健康发展;继续深入开展“电力服务十大战役”活动,切实推动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同时,今年还将继续实施中小企业培训工程,与清华大学合作组织“中小企业总裁培训班”和开展10次以上大规模培训讲座;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产需对接活动,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环境。
“在推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实现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双轮驱动,今年,我们将组织推动中小企业实施‘精益管理、精益制造’,引导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现转型升级”,金东虎表示。
区商务委主任徐大彤:发力民计民生 打造商务大格局
徐大彤表示,今年滨海新区商务委将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结构,加大外贸发展支持力度,全面做好惠民商业载体项目建设,着力推动旅游、会展业发展,努力构造大开放、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的商务发展新格局。“在招商引资方面,今年新区计划开展100次以上具有规模的招商活动,推动1000个高质量项目;在外经外贸方面,新区今年将推动外贸产业结构优化,积极培育出口新的增长点,力争实现外贸进出口额14%以上增长。”在新区市民非常关注的商贸、旅游建设方面,今年新区商务委将把保民生、惠民生作为商业工作的出发点,将开展新区商业人员开展做企业保姆当人民公仆活动,同时也将完成一批菜市场的改造工作,同时积极推进批发基地建设,进一步繁荣新区商业,同时也将抓住新区旅游特点、亮点、焦点,将景点串点成线,满足新区市民假日旅游需求。此外,在发展会展产业方面,今年新区将在办好第三届生博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围绕新区优势产业入手,再打造一些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产业展会。
区科委主任黄亚楼:助推新区科企快速发展
黄亚楼表示,今年将继续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上扩大总量,提升水平。全年在总数上要完成3500家的增加量,收入过亿元的科技“小巨人”将达到370家。同时,在对科企的支持上真正建立起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优良环境,通过筹建科技金融集团等手段助推新区科企快速发展。
黄亚楼表示,企业的发展是受多要素多因素影响的,政府的支持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要真正建立起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优良环境,建立一批支持科技型中企业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今年,新区科委要在政府资金的支持方式上、科技金融的改革上等领域上进行改革。比如,新区科技金融发展集团(暂定名)及新区科技创新促进中心都已经在运作中,预计今年上半年将挂牌运营。其中,金融集团注册资金20亿元,将成为新区服务科技中小企业的派出机构,该平台将通过提供科技担保、科技租赁、科技投资、小额贷款等手段促进科企发展。同时,今年新区还将推出一批科技惠民项目,涉及卫生健康、节能环保、安全领域示范工程等领域,并面向青少年的培养,搭建科普培育体系,预计每年选择10个项目重点扶持,完善新区的科普基地建设工作。
区农业局局长王宜民:加速完善都市型农业载体建设
“今年农业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从‘三个层面’加速完善新区沿海型都市农业的载体建设。”王宜民告诉记者,新区今年将以农业聚集区、农业科技园区和产业示范园区、设施农业的“三个层面”建设为载体,优先发展现代渔业、高效种植业、种源农业、农产品加工物流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加快向休闲旅游、教育展示、农事体验和生态功能农业转变,构建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在杨家泊、北塘宁车沽、小王庄三个农业聚集区建设方面,将重点谋划和落户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的新型农业项目,依靠聚集效应带动农业现代化。杨家泊以水产科技园为龙头,配合中心渔港“北方冷链物流和水产品加工集散中心”,推动渔业产业链条延伸。推进宁车沽起步区建设,力争“渔家乐”、“农家乐”等项目开工。精心打造小王庄的设施农业、精品冬枣、蕈菌产业、设施园艺和生猪养殖等项目,搞好研发、生产、加工、交易等全产业链配套建设。园区建设方面,力争使新区的市级农业科技园区达到九个,并以园区为载体加快推广农业新技术和引进新品种,提高科技示范带动能力。设施农业重点围绕新增蔬菜等副食品生产能力,建设以生产大白菜、土豆、洋葱等为主的蔬菜生产基地。加速推进“一户一棚”建设,引导农民在二、三产业就业,带动农民增收。
区工商局局长李荣强:完善政策体系服务新区
新区工商局今年将在完善行政审批制度、加强政策支持上寻求更大的突破,在拓宽监管领域、改进监管手段上寻求更大突破,围绕楼宇经济、港口经济、现代都市农业经济等新兴业态和新文化事业,将制定支持政策和服务措施,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拓宽经营范围和方式,创新组织形式和经营业态,为新兴业态发展搭建广阔平台。
今年工商部门将开展商标情况普查,加强跟踪指导,积极扶持潜力大、前景好、竞争力强的企业申请注册商标、申报驰著名商标,促进新区商标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同时积极引导广告经营单位提高广告创意,培育自主品牌,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材料,提升自身竞争力,做大做强广告产业,推动我区广告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市场监管方面,工商部门将完善网格化监管的体制和机制,重点对网络交易平台、第三方支付机构、网络商品经营者的主体资格和经营资质加强监管,继续加大商品质量抽样监测和食品质量快速检验在流通环节商品质量监管工作中的利用效率,紧密围绕民计民生,逐步扩展监测范围,提升监管精细化和规范化水平。同时依托“一会两站”加大消费教育引导力度,努力实现消费维权“关口”前移,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安全消费,倡导健康、文明、环保、节约、低碳的消费模式,增强消费者识假辨假能力和科学理性维权意识。(记者 赵贤钰 张维维 程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