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历时半年,本市新中国成立以来第四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又称二类调查)即将结束,森林资源情况、林木蓄积量、反映“绿肺”大小的林木覆盖率等最新数据即将出炉。那么,这些数据是如何得出的?日前,记者全程跟随市林业局调查队工作,探清数据出炉的详细过程。
市林业局林业工作站站长李俊柱介绍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以区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本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间隔期原则上为10年,在间隔期内可根据需要进行补充调查,这一次的调查时间为2011年-2012年。实际上,上次全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1998年)距今已经13年。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意义何在?李俊柱站长说,通过调查,可以查清本市森林、林木和林地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客观反映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经营管理状况,综合分析与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现状,从而可以针对性地提出对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利用意见。调查成果可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额,进行森林资源和林业工程规划、设计与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也是制定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的重要依据。
也就是说,二类调查的最终结果将作为市林业局建设“绿色天津”的重要依据,通过调查掌握天津整体林业资源分布状况,职能部门手握本市“林业地图”,可以为建设郊野公园、植树造林、绿道等工作进行明确指导,从而更好地实现造林绿化、防风固沙、涵养水土、净化空气等,更好更有效地建设绿色天津,从而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全景统筹飞机做“眼”化整为零
本市面积1.19万多平方公里,盲目地到处“找树林”肯定行不通。林业局在准备工作中,通过“小班划分”解决了这个难题。“小班划分”是指提前把全市有林木的区域在地图上全部准确画出来,每个区域被称为一个小班。调查队员只要拿到自己负责区域的标出小班的地图,就可以按图索骥,测“绿肺”大小了。
那么小班是如何划分出来的?什么样的“眼睛”能一下把整个天津市尽收眼底呢?原来,测绘部门会定期航拍天津市,这样得到的航片效果好比人站在高空俯瞰天津,同时航片分辨率极高,放大后连街上的一棵树都能分辨出来。这样一来,天津哪有树、哪有森林就能摸得清清楚楚了。借助飞机拍的航片,林业局专业人员利用电脑将航片放大后标注出了所有符合调查的区域范围,历时5个月,最终全市共划分出25万多个小班,这些小班最终需要调查人员一一核实并实地调查收集信息。目前,利用航片进行“小班划分”这种高科技手段调查森林资源,国内除天津外,仅北京、上海、吉林等少数地区。
实地调查卫星定位准确到岗
野外调查时,如何保证调查员一定达到准确方位?同时上级部门又如何确认调查员抵达了现场?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如何保障?高科技再次发挥了它的作用。工作人员在测量胸径、树高、植被总盖度等多个数据后,拿出了一个手机大小、黄色外壳的设备,在样方四周拿着手持机念到了“经度”、“纬度”等地理专业名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仪器叫GPS手持机,它可以和天上的卫星对接信号。刚刚我念到的经纬度就是咱们现在位置对应的数据。”原来,每次的野外调查,都要在“树代表”边上进行一次经纬度记录,如此一来可以保证随机选择的样方能够在电脑中准确保存记录。同时通过卫星定位,可以让调查队以及检查核实的工作人员根据卫星的“指路”,准确找到位置。同时,这样可保证调查队外出调查时所采集到的数据真实、有效。

本市林木覆盖率提升 到2015年将达24%
今年初步建成“绿色天津”
数据显示,过去的十多年,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绿色天津建设进展迅速。自1998年至今,经过林业部门不断造林绿化,本市森林覆盖率得到了提升。按照林业发展目标,今年本市将初步建成绿色天津。津城“绿肺”是如何变大的?新报记者进行了相关走访。
“绿肺”在长大
林木覆盖率1998年为13.7%今年达到22%
市林业局党委书记陶润立告诉记者,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天津,对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建国至今,本市共进行了多次全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1998年的二类调查,本市林木覆盖率为13.7%,活林木蓄积量524.9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386.3万立方米。近年来,天津林业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林业资源明显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是本市林业建设发展最快的时期,共计造林约125万亩,林木覆盖率由2006年的17.9%提高到2010年的21.5%。至2010年末,全市林地面积达到353.2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313.6万亩,灌木林地面积6.9万亩,四旁树面积32.7万亩。通过大力开展绿色通道、绿色河道、绿色边界、绿色城镇、绿色村庄、农田林网、园区绿化和成片林地建设,实现了有路皆绿,有水皆绿,有城皆绿,有村皆绿,有效地改善了本市的整体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根据本市林业发展规划和目标,到2012年,全市郊区各类林地和绿化总面积达到24.04万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22%,初步建成绿色天津。到2015年,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4%,多功能、网络化的造林绿化体系基本建立,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生态城市相关指标显著提高,林业综合效益显著提升。
“绿肺”大家族
绿道农田林网村镇绿化等都是一部分
未来绿肺将越来越大,那我们的城市“绿肺”由哪些林木工程组成?李俊柱站长介绍说,天津市作为平原地区,除蓟县山区的山地林区外,组成天津市“绿肺”的主要有以下这些林业工程,如2008年到今年完善建设的京津塘、京津、京沪等高速公路的两侧绿化带等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工程;海河、运河、潮白河和蓟运河两岸绿化等重要河流两岸绿化工程。重要通道两侧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工程;环城绿化带和环镇村绿化林带等城市周边及村镇绿化工程;本市平原地区沿西侧市域边界建设的防风阻沙成片林地建设工程;郊野公园、生态休闲森林工程。
“绿肺”加减法
加造林面积减消失林地面积数据每年更新
虽然二类调查一般十年一次,但市民们发现本市林木覆盖率等数据每年都会更新。市林业局林业工作站李俊柱站长解释说,二类调查后得到的林木覆盖率数据将作为一个基数,下一年市林业局会根据当年造林面积增长及消耗情况,对造林面积与消失林地面积两相加减核算后,最终得到的数据加上二类调查的基数,就得出了当年最新林木覆盖率。所以二类调查虽然十年进行一次,但是市民每年都会发现林木覆盖率更新。(见习记者彭未风实习生刘贝贝通讯员郑兆兴吴西)
本市林木覆盖率提升 到2015年将达24%
今年初步建成“绿色天津”
编辑动机
数据显示,过去的十多年,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绿色天津建设进展迅速。自1998年至今,经过林业部门不断造林绿化,本市森林覆盖率得到了提升。按照林业发展目标,今年本市将初步建成绿色天津。津城“绿肺”是如何变大的?新报记者进行了相关走访。
“绿肺”在长大
林木覆盖率1998年为13.7%今年达到22%
市林业局党委书记陶润立告诉记者,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天津,对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建国至今,本市共进行了多次全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1998年的二类调查,本市林木覆盖率为13.7%,活林木蓄积量524.9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386.3万立方米。近年来,天津林业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林业资源明显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是本市林业建设发展最快的时期,共计造林约125万亩,林木覆盖率由2006年的17.9%提高到2010年的21.5%。至2010年末,全市林地面积达到353.2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313.6万亩,灌木林地面积6.9万亩,四旁树面积32.7万亩。通过大力开展绿色通道、绿色河道、绿色边界、绿色城镇、绿色村庄、农田林网、园区绿化和成片林地建设,实现了有路皆绿,有水皆绿,有城皆绿,有村皆绿,有效地改善了本市的整体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根据本市林业发展规划和目标,到2012年,全市郊区各类林地和绿化总面积达到24.04万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22%,初步建成绿色天津。到2015年,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4%,多功能、网络化的造林绿化体系基本建立,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生态城市相关指标显著提高,林业综合效益显著提升。
“绿肺”大家族
绿道农田林网村镇绿化等都是一部分
未来绿肺将越来越大,那我们的城市“绿肺”由哪些林木工程组成?李俊柱站长介绍说,天津市作为平原地区,除蓟县山区的山地林区外,组成天津市“绿肺”的主要有以下这些林业工程,如2008年到今年完善建设的京津塘、京津、京沪等高速公路的两侧绿化带等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工程;海河、运河、潮白河和蓟运河两岸绿化等重要河流两岸绿化工程。重要通道两侧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工程;环城绿化带和环镇村绿化林带等城市周边及村镇绿化工程;本市平原地区沿西侧市域边界建设的防风阻沙成片林地建设工程;郊野公园、生态休闲森林工程。
“绿肺”加减法
加造林面积减消失林地面积数据每年更新
虽然二类调查一般十年一次,但市民们发现本市林木覆盖率等数据每年都会更新。市林业局林业工作站李俊柱站长解释说,二类调查后得到的林木覆盖率数据将作为一个基数,下一年市林业局会根据当年造林面积增长及消耗情况,对造林面积与消失林地面积两相加减核算后,最终得到的数据加上二类调查的基数,就得出了当年最新林木覆盖率。所以二类调查虽然十年进行一次,但是市民每年都会发现林木覆盖率更新。见习记者彭未风实习生刘贝贝通讯员郑兆兴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