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日前,城市快报接到市民报料,称在何庄子批发市场有人兜售毒豆芽。记者调查了解到,市民报料的毒豆芽加工窝点,曾被执法部门多次打击。人们不禁要问,毒豆芽加工窝点屡次被端,为什么还会存在呢?

市民讲述 多次举报毒豆芽还在生产
市民刘先生称,他通过媒体了解到一些地方发现毒豆芽的消息后,便开始留意起何庄子批发市场的豆芽来源。经多日观察,他发现制作和销售豆芽的多是居住在何庄子附近的一些外地人。为了解他们加工销售的豆芽是否有毒,刘先生特意以购买豆芽菜为由进入了几家豆芽加工点,在此过程中,他发现他们在加工豆芽过程中使用了尿素等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此后,他多次向津南区工商、质检、食品安全办等部门实名举报,尽管多个执法部门数次对毒豆芽加工窝点进行打击,但依然有人在加工毒豆芽。
记者探访 读者报料加工点大门紧闭
根据刘先生提供的线索,记者进行实地探访。记者先来到宋庄子的一片拆迁区,在通往黄庄子的一条马路上,找到一处封闭很严的院子,透过大门的缝隙,可以看到院内摆放着很多黑色的大桶,院子中央停放着一辆蓝色小货车。记者敲了半天门,但一直无人应答。居住附近的居民称,这个院子内确实加工豆芽。探访一家不成,记者又前往刘先生提供的另外两个豆芽加工点,发现也都是大门紧闭。
探访中发现,一些豆芽加工者每天凌晨两三点钟就会出现在何庄子批发市场,以每斤0.8元的价格进行批发,销售量通常都在几千斤,刘先生说,这些人中有几位他都“面熟”。经了解,来此地进豆芽的多是天津市各大菜市场的经营者。显然,一些毒豆芽就由此流入市场,上了市民的餐桌。
职能部门 突查查获8吨毒豆芽
了解到相关情况,记者与津南区食品安全办公室取得联系。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记者提供的生产豆芽的点位,与他们近日打击的毒豆芽生产窝点相符。经查证,发现举报人也是刘先生。
该工作人员称,他们根据刘先生的举报,于8月份联合津南区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对刘先生举报的几个窝点进行了突击检查,并且当场缴获含有尿素、豆芽素、豆芽宝、漂白粉等非食用物质加工的毒豆芽达8吨之多,货值约为1.6万元。毒豆芽的加工者称,他们加工的豆芽主要通过何庄子批发市场流向天津市各区县。
执法困惑 毒豆芽到底归谁来管
在相关部门的打击下,为什么毒豆芽还会注入市场呢?豆芽的生产销售究竟谁在监管呢?
记者分别采访了工商、质监、农委等部门,而这些职能部门均称“不归我管”,并阐述了各自的理由。工商部门表示,对食品生产领域的监管,该由质监部门负责,不应该由工商部门负责。质监部门表示,豆芽菜应认定为初级农产品,归农业主管部门监管。农委部门表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初级产品是初级农产品,由农业部门负责监管,而豆芽菜不是初级农产品,是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品,不应由农业行政部门监管。
呼吁立法监管
津南区食品安全办公室一负责人无奈地表示,他们只要接到群众举报或者上级部门转发的有关毒豆芽的通报后,便会马上协调相关部门进行查处,但由于各职能部门权限原因,只能查处却做不到对当事人的处理,导致了毒豆芽死灰复燃。该负责人表示,毒豆芽问题不单纯在津南区存在,在其他地方也存在。
该负责人介绍说,目前上海、重庆针对毒豆芽问题都相继出台了地方法规。新《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符合本法规定的与其生产经营规模、条件相适应的食品安全要求,保证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无毒、无害,有关部门应当对其加强监督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新食品安全法制定。作为最基础的执法部门,他们希望尽快出地方法规,从立法的角度界定监管职责,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彻底解决有效监管毒豆芽的问题。记者 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