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区巡礼 |
自主创新20年 合肥高新区发展后劲十足 |
|
中国网滨海高新:www.022china.com 时间: 2011-08-08 12:56:19 |
|
|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从昔日冲岗之地,到如今的安徽省最大、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第12位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合肥高新区只用了20年的时间。20年来,这里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VCD、中国第一个基因工程重组药物,中国第一台“C”波段全相参移动式多普勒天气雷达。是什么让这块诞生了无数行业第一的“热土”插上腾飞的翅膀?合肥高新区给出的答案是:自主创新! 研发费用高投入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内从事智能语音及语言技术研究骨干软件企业,是我国众多软件企业中为数极少掌握核心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之一,其语音合成核心技术代表了世界的最高水平。2010年,科大讯飞用于研发的费用高达9000万元,占其收入的20%。
“十一五”以来,高新区如科大讯飞这样在企业内部不断增加研发费用的企业数不胜数,2010年,合肥高新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163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60%。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56家,占全市的54%,国家级创新型企业5家,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建有研发部门,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达117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18个。2010年全区技术研发投入42.7亿元,占GDP的比重7%,十一五期间累计研发投入185亿元。 为企业做好服务 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为了支持企业创新,合肥高新区近年来加大政策支持,先后出台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促进科技创新等一系列政策。区财政用于工业发展、自主创新和引进重大项目的专项资金和补助每年在1亿元以上。
同时还大力引进风险投资机构,积极打造便捷的投融资环境,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企业自主创新提供资金支持。由科技部、财政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参股投资的汇智创业风险投资公司已在高新区注册成立,首期募集资金规模1.93亿元;高新区管委会发起设立了3支总规模达10.5亿元的创业投资基金;发行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计划,陆续发行了规模为5000万元的“滨湖·春晓”二期中小企业发展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和规模为1亿元的“高新·时雨”科技型企业信托贷款计划。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创造优良的环境,才能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科技领军人才,一批敢于创新的企业家队伍。为此,高新区制定了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政策,引进海归创业团队36个,支持项目资金达1.05亿元。四创电子等13家企业引进外国专家48名,占全市的52%。同时,还在企业中大力培育“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大气创业、高端发展”的创业文化和企业家精神,建立创业导师制度,开展创业培训。 构建特色鲜明的创新环境 打造战略新高地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合肥高新区在省、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以推进合肥创新平台“一中心、三基地”(合芜蚌试验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和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科研集群基地、孵化基地、产业化基地)建设为契机,眼界向外,全力整合创新资源,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服务体系,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合肥创新平台按照省政府确定的“一次规划、分期建设、预留空间、逐步完善”的原则,一期建成投用的“一中心”和孵化基地占地面积308亩,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总投资16.35亿元。其中,“一中心”将主要围绕“研发、转化、交易、服务”这一主线,为区内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成果展示与交易、“科技路路通”信息服务、科技创新人才服务、省市区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共性技术研发中心以及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各类科技中介等服务,建成区域科技创新平台服务的总窗口、信息资源集聚的总后台、高新技术及成果交易的总枢纽。而孵化基地主要由动漫与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大学科技园和公共安全产业基地构成,目前已有87家科技型企业先期入驻,计划年内引入企业300家,到2012年培育基地企业产值过50亿元,培育100家高新技术企业,解决4-5万人大学生就业。 未来,合肥高新区将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高新区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引领发展的优势,深入推进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为核心的“二次创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是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战略核心。”合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兵表示。 |
|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