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钢桥
解放桥
轻黄垂辇道,微绿映天津。诗人张嗣初的《春色满皇州》里,用银河来比喻天津,而之后银河的别称中就多了一个解释,那就是天津。
天上的银河有九星,地上的津城有九河。九星横跨于银河之上,而津城则被海河贯穿其中。人们在瞩目母亲河的同时,也对河上的唯一装饰——桥梁备加关注。日前本报开启“发现天津最美100角落”关注海河上的桥活动,引发市民广泛关注。在横跨海河的众多桥当中,造型美观、工艺精湛的桥被网友一一点评,而网友最希望了解的,还是那些饱含历史故事的百年古桥。昨日,记者来到金钢桥和解放桥。
金钢桥 变身的故事
“那一年,我才14岁,爸爸举着相机,带我来到金钢桥,工人将桥身锯成一段一段的场景,我至今还记忆犹新。”网友小文说,“工人拿着电气焊把铁桥分成一块块,然后在每一块钢铁上写上编号,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看见一块被拆下的残体上面有许多外国文字。”
金钢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用铆钉铆起来的钢铁桥,桥长76.20米,宽6.45米,下分三孔,中跨11.60米。桥台用条石砌筑,桥面铺木板。金钢桥坐落在中山路南端、横跨海河之上,是天津市内重要的交通桥梁之一。前身始建于1903年,由于不能负重,桥体垮塌,于1924年又重新修建,即改建前的金钢桥。在小文的印象里,改建前的金钢桥两旁各有2米左右宽的人行道。桥墩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插入河底,桥梁中间可以开启,当它开启形成“八”字形的时候,就可以通船。老金钢桥自1924年建成至1996年走过72年历程,由于年代已久,桥底钢板已经锈蚀,桥身也不能启动,整个桥体下降,成为了危桥。
1996年时,金钢桥旧貌换新颜,成为现在的彩虹桥式样。新桥为双层拱桥,下层桥利用旧桥墩改建为箱梁桥,也就是桥中桥,目前,上层为机动车行驶桥,下层为非机动车和步行桥。新桥改建后造型新颖、美观,具有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风貌相匹配的时代建筑感,在双层桥上架起如彩虹般弯曲的红色装饰,蜿蜒在桥体之上,下层桥的蓝色与之呼应。
金钢桥连接中山路和大胡同。每天,数以万计的车和行人走过金钢桥,让这座桥变得更为重要。如今,小文已经三十而立,喜欢摄影的他也将新桥的面貌用相机记录了下来,“也许有一天,金钢桥还会进行下一次改变,我希望这次能亲自记录下这一刻。”小文说。
解放桥 改名的故事
解放桥巍峨壮观,屹立在海河老龙头河湾处,从建成至今,经历了84年的风风雨雨。
据史料记载,最初,解放桥名为万国桥,反映了当时旧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背景,1948年,改名为中正桥。一年后,人民解放军仅用二十多分钟,以一连的兵力,击溃在中正桥上驻守的国民党,而中正桥也领略了解放军的神勇,见证了这一战争上的奇迹,于是最终定名为“解放桥”。
2006年,解放桥经历了一次大修,改造后的新桥在原基础上抬升20厘米,桥下净高度增加60厘米。经过8个月的精心施工,解放桥恢复了中断30多年的开启功能。“如果能看到夜晚开启的解放桥,那将会是终生难忘的。”经常在海河边遛弯儿的刘大爷说。
解放桥的特殊还在于它的地理位置,它连接着天津市铁路交通枢纽的天津站,因此大多来到津城的游客能看到的第一座桥梁就是解放桥。(黄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