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天津建卫600余年,是一座非常有历史故事的城市。在新的一轮建设过程中如何协调老城和新城的关系是为市民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天津的古文化街、估衣街、鼓楼共同构成了天津中心城区西北部的中国传统文化集中地区,形成了区别于以五大道为代表的西洋文化区的城市文化区域,提到它们,人们自然地将它们与天津的老城联系在一起,如何保护又如何发挥它们的价值,我们从规划部门为它们定制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找到了答案。
古文化街 历史街巷不许任意拓宽
古文化街的整体定位为以传统商业、旅游服务为主要功能,体现天津传统文化特色的历史街区。为加以保护,规划提出对历史文化街区内,在高度、体量、形式等方面与传统风貌有冲突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危棚、简屋、违章建筑分三种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规划控制引导。可通过改变建筑色彩、屋顶形式、减层、局部拆除等整治措施与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相协调。对传统风貌的负面影响较大,规划建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结合更新改造予以拆除重建,新建建筑应与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相协调。危棚、简屋及违章建筑不得进行扩建和改建,应予以拆除,拆除后空地须按规划要求建设。
历史街巷是指历史风貌特色十分明显、基本维持原有空间尺度的巷道和里弄。其保护应当通过对街巷走向、街巷宽度、两侧建筑高度与界面连续性的控制,以保持现状或恢复历史原有的历史风貌特色及空间尺度。不允许任意拓宽或取消。根据现状特点及历史价值,规划将街区内的街巷分为一般城市道路、一类风貌保护道路、二类风貌保护道路、三类风貌保护道路、特色风貌保护街巷五种类型。本街区内有历史街巷3条,包括古文化街(原宫南、宫北大街)、大狮子胡同及崇仁宫大街,其中古文化街为一类风貌保护道路;大狮子胡同及崇仁宫大街为新恢复街道;新建仿古商业区街道与历史街区风貌相融合,定位为三类风貌保护道路和特色风貌保护街巷。玉皇阁大街因只恢复路名,道路线形及街巷环境皆无法恢复,定位为一般城市道路。
估衣街 严格控制核心区建筑总量
估衣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定位是天津独特的商业文化街区。规划提出保护估衣街、宏济里为主构成的鱼骨状街巷空间格局。保护街区内四合院、大四合套院、筒子院等多种天津传统院落的典型形式,严格保护符合历史特色的院落空间特征。
估衣街内的核心保护范围:东至影院街西街沿;西至北门外大街东街沿;南至北大街北街沿、估衣街西段南侧;北至估衣街东段北侧路缘、宏济里以北、估衣街西段北侧。面积约为2.89公顷,占街区总面积26.9%。规划对核心保护范围的建筑和构筑物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实行分类保护。对历史建筑应当保持原有的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及色彩等。严格控制核心区内建筑总量,对区内历史建筑应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修缮,原则上对历史建筑不得拆除。严格控制一切开发建设活动,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但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除外。严格控制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和构筑物在高度、密度、退线、体量、色彩、材料等方面要求,必须与周边历史建筑相协调。
老城厢 核心区划分三个引导区
老城厢历史文化街区整体定位是中国北方传统城市格局为典型特征的商住综合街区。本街区划分为三个功能引导区:配套服务区、生活居住区、文化商业区。除主导功能之外,允许一定的与主导功能不相冲突的其它功能兼容。核心保护范围内禁止低俗喧闹的活动。建设控制区内建筑高度控制以维持、不超过现状高度为原则,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紧邻核心保护区的街区建筑高度控制在24米,街区外围沿城市道路的地块建筑高度不超过现状高度,原则上新建、改建、扩建等建设活动的高度不超过原有建筑高度。在既有高层建筑较为集中的地段,新建建筑的高度控制可酌情放宽。
街道规划保持步行道舒适的宽度和铺装品质,尽量减小道路的转弯半径以方便行人通过。每条街道选择相同的树种并以适当间距连续种植,各用户单位不得砍伐门前树木用以增加停车场地。新报记者 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