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十一五”期间,武清区生产总值达到328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9倍;财政收入突破90亿元,增长2.6倍,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特别是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武清区委、区政府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始终把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作为施政的核心,大到制度建构,小到细节关怀,都立足于民生的改善,让全区84万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抓民生也是抓发展
在武清城区最繁华的雍阳西道,占地400亩的文化公园让人流连忘返。和煦的阳光下,明珠造型的大红雕塑夺人眼目,喷泉音乐广场水花四溅,树木、花草迎春吐绿。放风筝、扭秧歌、跳交谊舞……公园里欢声笑语,呈现出一幅春天的多彩画卷。
文化公园位于武清区最繁华的黄金地段,当初是撤村建居后空出来,很多资金雄厚的大企业找到区里,千方百计想购买搞房地产开发。若将400亩地开发,财政可增加近20亿元的收入。
是单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指标?还是民生为先,打造一个休闲游乐的好去处,给群众留下永远的阴凉?区委、区政府果断决定,财政投资兴建文化公园,同时配套规划建设3.1万平方米图书馆、博物馆和3.9万平方米的大剧院。
“虽然财政收入有所减少,但符合群众利益,群众拥护,这样做,值!”看着徜徉在公园里悠闲自在的居民,区建委主任李荣虎掷地有声。
重视民生,改善民生,政府就要舍得投入。据介绍,“十一五”期间,武清区巧借外力、多方筹措资金近百亿元用于民生工程。
“十一五”期间,武清区投资10亿多元进行河湖水系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靓丽怡人的北运河、风景秀丽的龙凤河、天然氧吧万亩森林公园、地球之肾大黄堡自然生态保护区……水绿生态特色凸显的武清区实现了“水清、地绿、天蓝”。
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民生工程的实施使该区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发展条件迅速整体提升,有力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据了解,2008年以来,武清区开工建设了总投资1260亿元的63个大项目。
千方百计助民增收
千方百计提高群众收入是民生之本,富民之基。
提起大王古庄,熟悉的人都知道,这原本是该区西北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偏远乡镇,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这里的群众只能以种植农业为主,整体收入水平在全区处于落后位置。然而,随着总投资近50亿元的“九横九纵”路网体系的建成通车,原本偏远的乡镇不再闭塞,产业功能区建起来了,市级示范工业园区京滨工业园的设立,使昔日的“穷乡僻壤”变成了一块“风水宝地”,一个个大项目相继落户,以前只能靠天吃饭、土里刨食的群众有了更多的就业增收机会。镇党委书记郭新华说,“全镇共有2万余人,目前,在京滨工业园就业的有4000多人,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人在经济区上班,年均收入2万多元。”
改善民生,保障群众就业增收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环节,正是基于让百姓实现家门口就业的考虑,区委、区政府经过多年的谋划、发展,实现了工业体系布局的整体优化,在区域的东西南北中建起了武清开发区,4个市级示范工业园区和16个乡镇产业功能区,每个工业园区都可以辐射带到周边乡镇的群众家门口就业,武清区工经委主任陈友良给出了一组数字,各工业园区和产业功能区共解决直接就业10万余人,间接带动就业近20万人。占全区应就业人数的50%以上。
改善民生润民心
安居才能乐业。
“十一五”期间,武清区不断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着力改善群众生活居住条件,除城区外的24个乡镇中,70%以上规划建设了楼房化的住宅小区,只要农民愿意,均可以就近住上功能齐备的楼房。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该区又打响了新城建设的“三大战役”,目前,近50个村、6.3万人喜迁新居并实现了由农民向市民转变。伴随着小城镇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城市化率超过50%。他们因地制宜,努力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据统计,5年时间,该区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达10亿余元,管道、煤气,24小时地热浴水供向了千家万户,农村的沼气、自来水、低压改造也让农民尽享方便。街村里巷实现了硬化、美化、绿化、亮化;村庄街村干净而整洁,有路灯,有绿地,有健身广场。同时,注重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农家书屋”和村文化室基本实现全覆盖。
3月18日上午,武清区医院的病房里,南蔡村镇的田宝俊老人在家人的陪伴下笑容满面地与医护人员告别,她高兴的不仅是顽固的病痛得 到了根治,而且医疗保险为她报销了70%的住院费用。民忧我解,民困我帮,群众日常生活中最担忧的莫过于生病了怎么办?人老了怎么办?武清区给出的答案是,加强医疗体系和养老体系建设,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养老保障每年参保增加人数都在万人以上并逐年递增;规范救助体系的实施,每年财政投入千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贫救困。
生活富裕了,农民们也期盼自己的娃像城里孩子一样从幼儿园到高中受到最好的教育。该区扎实开展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48所学校通过市验收,杨村一中新校区启动建设、杨村八中、第十一小学新建及王庄军民小学迁建工程进展顺利,一批国办幼儿园新建工程也相继启动。不断提高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成了青少年活动中心,完善了全区青少年科技教育、艺术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的基地建设。协调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全区3至5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6%,比“十五”末提高了5个百分点,学前一年入园率达到100%,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继续保持100%。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超过94%,比“十五”末提高4个百分点。
梅厂镇周庄村支部书记李之瑞说:“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看什么?改善住房条件、看病、上学是群众心头的大事,是最大的民生,这些问题解决了,群众就满意,就幸福。现在,我们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
再绘民生新篇章
改善民计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已成为武清区整体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二五”期间,该区将着力推进社会建设,改善民计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五年新增就业1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95%以上。社会管理能力明显增强,保持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浓墨重彩的武清民生新篇章已翻开。
——投资近20亿元,完成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完成40所平房校改造、14所楼房校改扩建,目前均已进场施工。杨村一中新校区主体工程完工。
——全年新开工建设面积近1500万平方米。其中新城建设全年开工面积300万平方米,竣工20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西部新区6条重点道路及城区主干道路改造工程,为群众创造良好出行条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形成方便快捷的公交服务网络。
——完成全部村街环境基础工程。新建乡村公路120公里、村街主干道硬化250公里、里巷硬化250万平方米,推进自来水管网改造、村街绿化美化等工程,全区所有村街达到道路硬化、安全饮水标准。强化集中扶持、新建10个示范村街。加大工商专业村扶持力度,引导村街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农家院”旅游等产业,打造特色村街经济。
——完善城市基础功能设施,投资7亿元的文化馆、博物馆和大剧院加快建设并投入使用,投资3亿余元的体育中心工程加速实施。大运河书画院主体工程、中国老年社区项目主体完工。
——构筑覆盖城乡的就业和保障体系,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3万个,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2万人,完成乡镇敬老院布局调整,加快中国养老社区建设。
民计民生,和谐稳定之基。践行责任,千钧之重。可以相信,未来的武清民生文章会做得更加精彩。(通讯员 陈凤良 许会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