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4月5日一早,来自河北省石家庄市及周边县市的民众就来到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祭扫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柯棣华墓。自3月31日以来,平均每天前来烈士陵园祭奠英烈的社会各界民众约有5万人。
记者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看到,前来扫墓的人群中有教师、学生、军人、医务工作者、公司职员等,他们大多是自发前来祭扫的。安葬在这里的国际友人白求恩和柯棣华的墓前摆满了鲜花和花圈。
“无论在做人还是工作方面,白求恩都是我的楷模。”白求恩军医学院学员队队长王嫦婵说,“今天带孩子来白求恩纪念馆参观,一是为了缅怀白求恩,二是为了让孩子接受白求恩高尚思想的熏陶。”
7岁的李佳钰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到柯棣华墓前,庄重地向柯棣华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李佳钰的母亲告诉记者,她对柯棣华的事迹耳熟能详,希望她的孩子也能逐渐体会并传承先烈们高尚的精神。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史料室主任田国祥介绍,自3月31日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公祭首日开始,每天都有来自石家庄及周边县市的数万民众参加公祭,“清明”期间大约有30万人来此祭奠,缅怀先烈。
白求恩,加拿大人,世界著名医生,1938年来到中国华北抗日根据地,参加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并长眠在这块土地上,后来被安葬在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柯棣华,印度著名医生,1938年参加印度援华医疗队,并成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在中国,白求恩、柯棣华的名字,已经成了一种国际主义精神的象征,成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楷模。(记者曹国厂、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