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做火化师30年了,今年58岁的姚玉书记不清自己到底火化了多少具尸体。30年里,一半的时间与逝者打交道,姚玉书说自己将尸体看做家人,“这并不是唱高调。”姚玉书喜欢将自己称为司炉,对他来说,火化出的骨灰洁白无杂质是最高的追求。尽管已不像以前那样被人嫌弃、忌讳,可他还是选择远离现实世界,只愿通过网络与人交流。
他的朋友圈子很小,除去同事很少结识其他人;过春节他很少串门,除了兄弟姐妹等至亲家;他从不主动和人握手,尽管每次工作结束都用香皂一遍遍地洗手;他选择远离现实世界,只愿通过网络与人交流……
关键词 尸体焚化
通常用时半小时至1小时
市第二殡仪馆礼堂,遗体告别仪式后,逝者被推入火化车间长廊等候火化。3分钟后,车间电子门自动关闭。核对遗体号牌、骨灰盒逝者资料一致后,姚玉书将尸体放至火化炉后部等待,把骨灰盒放到火化炉前部的骨灰冷却台。火化炉前部有十几个圆形按钮。“一般用火化炉上的6个‘风门’控制火力大小就行,如果火势不旺,可以按‘主燃气’开闸板释放燃油控制火势和烟量。”
40分钟后,尸体焚烧完毕,姚玉书用专用锨将骨灰运至骨灰冷却台。
10分钟后,骨灰冷却,清拣骨灰里的铜钱、化纤物品等杂质,用强磁铁吸走金属异物,将骨灰装入骨灰盒,放至存盒柜,一具尸体全部火化过程结束。根据尸体所含油脂的不同,每具尸体焚烧时间在半小时至1小时不等。
关键词 工作
30年至少焚化10万具尸体
火化车间另一侧有两架自动焚化设备,姚玉书说,由于自动焚化680元一次的火化费比普通焚化贵了近一倍,因此采用的家属并不多。
自1981年任司炉工以来,30年里,8个火化工两班倒,工作48小时、休息48小时,不分节假日。虽然火化炉有1000℃的高温,但地下火化车间却显得有几分阴森,鼓风设备发出的声音嗡嗡作响,说话要大声喊才听得见。“30年了,我们没烧错过一个人。”姚玉书说。
提起做火化师的原因,姚玉书直言因为父亲。虽然父亲不是火化师,但当时父亲的工作和殡葬行业同属一个系统,初中毕业的姚玉书结束知青生涯返津后,按殡葬行业“父一辈子一辈”的传统成为市第二殡仪馆火化车间的一名司炉工。“那时还叫东郊火化厂。”姚玉书说,当时为了有份正式工作,没有别的选择。30年过去了,姚玉书早记不清第一次焚化死人时的情景,只记得自己当时一点都没害怕,“下乡插队时胆子练得大极了。”
姚玉书平均每月得焚化300具尸体,30年下来少说也焚化了10万多具尸体。“夏天最热时和冬天最冷时去世的人最多,有时一天得焚化上百具尸体,一直干到半夜。”
关键词 尊重
把逝者当成自己的家人
姚玉书说,班里的4个同事中,最年轻的班长张洪泉都55岁了,每个人和尸体打交道的时间少说也有20年。
“干一行有一行的规矩,做司炉的一定要对尸体保持尊重。”姚玉书和同事们已经把逝者当成了自己的家人。
有人传言,如果家属不给“利是钱”火化师不好好焚烧尸体,姚玉书说这纯粹是杜撰,“我每年收入近7万元,都是凭良心挣的。”
关键词 偏见
最难忍受别人歧视目光
说起干火化师对自己的影响,姚玉书觉得,最难忍受的是别人歧视的目光。姚玉书33岁才结婚,令姚玉书欣慰的是,不在殡葬系统工作的妻子,逐渐理解了他的工作,还因为姚玉书工作辛苦,格外心疼他。
姚玉书的朋友圈子很小,除去殡葬系统的同事几乎很少结识其他人。过春节,他除了去兄弟姐妹等至亲家以外很少串门。尽管每次火化结束后都用香皂一遍遍地洗手,可姚玉书从不主动和人握手,他知道,很多人对他这行有偏见。
关键词 爱好
喜欢通过网络与人聊天
业余时间,姚玉书最大的爱好是上QQ聊天。记者采访结束时他一再约记者“网上聊”。“网络多好,谁也不知道我是干哪行的。”姚玉书的笑声里有一点苦涩。他说这几年大家对火化师的歧视一天天好转,3年前殡仪馆里还招来了大学生。
临别时,记者和姚玉书握手道别,一句“再见”让他难得地笑了。“你还是不要再见到我的好。”干火化师30年,姚玉书说他一直不敢和人说再见,怕别人忌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