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护士节
老人90岁生日(资料图片)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昨日上午,鹤童老年福利协会市民会馆的一间普通病房内格外热闹,阵阵生日歌不断传出。作为天津市首批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王桂英老人在这里迎来了她的92岁生日。市护理学会、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市护理质控中心、农工民主党代表及全市20余所三甲医院的50多位护理专家来到这里,用鲜花和生日蛋糕为老人庆祝寿诞,感谢她在天津用一生对护理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
扎根天津60载
将毕生精力献给护理事业
在老人的病房里,墙壁上悬挂的一张巨幅照片十分引人注目,这是王桂英和100名年轻护士的合影。老人的床头摆满了鲜花。病床上,已是满头白发的王桂英鼻孔插着氧气管,正在输液。昨天,老人的精神格外好,向来看望她的人们频频招手。据工作人员介绍,王桂英从年轻时就开始从事护理事业,已经有六十个年头了,她将一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护理事业,并积极致力于中国护理教育的建设。1945年,天津市南郊区暴发霍乱,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了专业培训的王桂英来到天津市传染病医院,带领医护人员奋战7天7夜,将百余名患者从死亡的危险中解救出来。从此,她便一直留在天津。即便是退休后,她仍然没有在护理工作岗位上消失,推动社区卫生保健,培养了数百名老年护理人员。
获得最高荣誉
开天津市高等护理教育先河
据介绍,1980年,在王桂英和一些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天津市率先实施了护理专业成人大专教育、护理专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临床护士学分制的继续教育,并在天津医科大学开设了全国首家“护理系”专业,为各大医院输送大专以上学历的高级护理人才。她曾3次到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考察,把先进的经验带回来推广,编写了十余册护理学专著。
退休后,王桂英又投身于老年护理工作,为老年院工作多年却分文不取,用她应得的钱建立了“王桂英护理奖”,奖励表现出色的护理人员。1999年,王桂英获得了护理界的最高荣誉——南丁格尔奖,并将1万元专家津贴和南丁格尔金质奖章捐给了天津护理学会。
创造生命奇迹
遗体捐赠天津中医药大学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2008年年底,王桂英老人被诊断出患有“松果体肿瘤”,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相关专家预计其生存期限仅为一两个月,2009年3月5日,王桂英老人出院,正式入住鹤童护理院。在护理人员的专业照护下,老人不仅结束了30多年来靠灌肠才能排便的历史,还能在辅助下奇迹般地坐起来。至今,王桂英老人在鹤童护理院已生活了近两年,创造了生命奇迹。
老人虽病重在床,仍不忘奉献社会,已在南开公证处公证员的见证下,签署了《捐献遗体志愿书》。老人在捐赠书上亲自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她的遗体将捐赠给天津中医药大学。
为护理事业
她倾尽心血
她说——
“这是我一生中最激动的时刻,深感自己做的还不够,得到的荣誉太高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护理工作者的关怀和对护理工作的高度重视。”1999年,获得护理事业最高荣誉奖——南丁格尔奖章时,王桂英接受《天津日报》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说。
“我只是做了一名护理工作者应当做的事,荣誉绝不是我个人的,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成绩应当归功于全市广大护理人员。我已将终生与护理事业相系,只要生命不息,就奋斗不止,让南丁格尔之灯世代相传。”回顾60年的护理生涯,王桂英说。
她做——
1970年,她在天津市和平区清和街任社区保健医生期间,挨家挨户了解情况,为居民建立健康卡,为患者送医送药,为重病人进行鼻饲喂养、导尿、灌肠等护理,从不怕脏和累。同时,把护理重病人的方法教给患者家属,使10多位重病患者逐渐恢复了健康。
王桂英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崇高的护理事业,她终身未婚,孑然一身。1974年她收养了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又赡养一位孤苦伶仃的老人,用爱心组成了一个特殊的“三姓之家”。后来,她为老人养老送终,把孤儿培养上了大学。
1999年6月16日《天津日报》
定格——
1999年6月14日,中国红十字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第三十七届南丁格尔奖章颁奖大会。当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江泽民为本届奖章的中国获得者曾熙媛、王桂英、秦力君颁奖,并与她们合影留念。
1999年6月15日《人民日报》
2005年护士节来临之际,记者在居委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看望了当时已87岁高龄的王桂英老人。养花和看报是她晚年生活的全部,她白天除了看看报纸和电视的新闻节目外,剩下的时间全都用来摆弄阳台上的十几盆花草。
2005年《城市快报》(记者 单学熙 摄影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