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春节之前,每日新报与天津救助管理站流浪儿童保教中心一起发起了“为流浪孩子找家”活动。在活动中,通过我们的努力,已经为一些孩子找到了失散已久的家人。但是,还有几个孩子或是没有家人的信息,或是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回家。对于一直没有办法回家的孩子,在他们长大成人之后,中心还要为他们的就业操心,而孩子们一直没有正式的“身份”,也成为很难解决的问题。目前,已经有一些孩子在中心里长大了,虽然中心尽了最大的力量让他们融入社会、自食其力,但是解决的也只是眼前的困难。
7年前的流浪儿 今天长大了
昨天,在保教中心的膳食科里,工作人员们都在为元宵节的团圆饭忙碌着。其中,一个20岁左右的小伙子特别引人注意,他不停地忙着,切菜、剁肉、打水、和面……对他的勤快,所有人都在称赞。
这个忙碌的小伙儿是在保教中心长大的孩子。他在这里一住就是7年。他叫张来发,7年前,是一个流浪在街头的十二三岁的孩子,现在,他已经是大小伙子了。在7年的时间里,这个孩子多次满怀希望地寻找着自己家的信息,但是,总是失望而归。时间一天天地过去,来发一天天地长大,为了解决他的生活问题,保教中心让他做了中心的“特殊临时工”,他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奉献出了自己的爱。
现在,对“张来发”这个名字,保教中心的工作人员和孩子们有些陌生,但是一提“猴子”,在中心无人不知,而孩子们更喜欢亲切地喊他“猴儿哥”。这是中心里所有人对他的爱称。虽然有智力缺陷,但是“猴子”爱劳动、懂礼貌,更喜欢运动,他是中心老师的好帮手,也是孩子们的好伙伴。
流浪儿能自食其力却无身份
据保教中心的冯育梅老师介绍,现在流浪儿童保教中心的孩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智力健全或是基本能自理,具有劳动能力,而另一类孩子的智力和自理能力都存在缺陷。不论哪一类孩子,中心都在努力为他们找家。针对第一类孩子,他们成年之后保教中心会尽力为其联系工作机会。比如2002年来到保教中心的小刘,就是在中心的安排下,找到了一份在酒店的工作,现在已经工作3年多了。而另一类不具备自理能力的孩子长大后,如果实在找不到家人,只能交由社会福利院接管。让中心老师们为难的是:保教中心现在只能帮助成年的孩子们解决生活问题,而身份归属问题实在爱莫能助。像小刘和“猴子”这样的孩子,虽然已经在天津生活了十多年,但如今依然没有身份证,也没有户口。一些健康的孩子,就算到了结婚的年龄,成家也将面对巨大的困难。这些问题还要等相应的措施出台。 (任悦 李海燕 实习生 崔砚冬 摄影 通讯员 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