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强冷空气影响,莱州湾海冰卷土重来。据当地边防部门介绍,26日,虎头崖港海域已经生成近60米宽的海冰带。
海冰一来,受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当地的渔民。今年年初,山东省遭遇40年一遇的海冰,当地渔民损失很大。12月15日突如其来的海冰又让渔民一度惊慌。海冰来临前,相关部门能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又能否直达渔民?
◆海冰 海冰是指直接由海水冻结而成的咸水冰,是淡水冰晶、“卤水”和含有盐分的气泡混合体。按发展阶段,可分为初生冰、尼罗冰、饼冰、初期冰、一年冰和老年冰六大类。
◆海冰预警等级
目前的海冰预警分为蓝色、黄色和红色三个等级。蓝色预警表示冷空气即将来临,海面可能会生冰;黄色预警表示冷空气来临后已经出现冰情,此时必须进行防范;红色预警表示海冰已经到了最严重的程度。
土办法和天气预报难以应对海冰
26日,莱州湾虎头崖港再度被冰封。当地渔民告诉记者,莱州几乎每年都结冰。那当地的渔民如何获知冰情呢?
虎头崖镇后趴埠村扇贝养殖户赵长秋说:“一些老渔民都有看天气的土办法,比如‘天空很黄就有大风’、‘盐巴潮时就有大雨’、‘早看东南,晚看西北’等,但随着天气预报逐渐普及,这些土方法已经很少有人用了。”
赵长秋说,除了收看收听天气预报,如果有恶劣天气,村里还会通过大喇叭进行通知。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渠道了。
一般的天气可以通过天气预报了解,那海冰又该如何及时预警呢?
莱州养殖户苏晓东雇了一些外地工人在船上打工。今年1月份海庙港冰封,他的船只就被困在海上了。虽然船被困,但工人的工资还要正常发,“这是一大部分开支。”
苏晓东说,如果能有人告诉渔民解冻的准确时间,他最起码可以让工人先回家,这样也能节约一部分开支。
国家海洋局烟台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海冰首席预报员郑东说:“仅仅通过收听天气预报和土方法已经很难掌握海上天气情况。对渔民来说,及时的预警信息不但可以为他们出海作业提供指导性的意见,还能为他们减少损失。由此可见,预警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海冰预警发布慎之又慎
有关部门有无专门针对海冰的预警?记者从国家海洋局烟台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了解到,海冰预警每年都会发布。该中心站预报室主任张佃东说:“莱州湾每年都会结冰,只不过有轻重之分。去年他们共发布过4次预警。”
12月15日,莱州虎头崖港近岸结冰,首先发现这个情况的是当地边防部门。当地渔民说,当时他们并没有听到冰情预警。对此,张佃东说,根据天气情况走向,这次海冰会在短时间内消融,不会对渔业生产造成大的影响,因此还未达到发布海冰预警的地步。
“预警一旦发布,海上渔船停止作业,来往的航班停航,这关系到经济利益,因此在海冰预警的发布上,必须慎之又慎。”张佃东说。
预警在什么天气条件下才会发布?国家海洋局烟台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海冰首席预报员郑东告诉记者,海水结冰的天气条件是:有雨雪,气温在-8℃—-7℃,“渤海湾的海水温度在-2.3℃时海水达到结冰状态。”
郑东说,有时气温下降并不一定会让海水结冰,因为海水散热的时间比较漫长,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通常情况下,低温天气持续两天,海水水温才有可能达到冰点以下,这也充分说明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也是预警发布的前提条件。
预警信息逐级下发有不少弊端
海洋预报部门需综合考虑才能发布海冰预警,渔业部门有没有相关的预警手段以减少渔民损失?
莱州市海洋渔业局副局长施海波坦言:“关于海冰的预警一直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不过当地目前的预警系统还不是很完备,各个乡镇的普及程度也不太相同。一般来说,一旦遭遇恶劣天气,他们会通过行政手段一级级向下传达。传达的信息包括海冰的外延、厚度等等。”
烟台市海洋渔业局环保科科长孙召波说:“目前渔业部门并无直接的天气预警预报能力。”据悉,他们也是在获知天气预报后再通过行政手段向县市、乡镇、村庄传达。在没有预报能力的前提下,渔业部门也缺少一个与海上作业人员直接沟通的平台。
国家海洋局烟台海洋管区的相关负责人介绍,遇到恶劣天气,北海预报中心会将信息首先传达给省海洋与渔业厅,然后再逐级下发。这种方式有不少弊端,因此建立预警平台,与基层直接沟通很有必要,但是预警预报机制的建设需要国家投入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