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建设――“十大战役”构筑高端产业新优势
摩托罗拉手机、康师傅方便面、王朝葡萄酒是早期“天津制造”的代表。外界一度戏称,天津的招牌是“一只鸡(机)、一碗面和一瓶酒”。
如今,空客A320大飞机、新一代运载火箭、百万吨乙烯、一汽丰田汽车……滨海新区一大批高水平大项目,让“天津制造”发生质的变化。
手机产量占全国比重17%,汽车年生产能力120万辆,无缝钢管产量居全国第一,胰岛素制剂产量全球最大……滨海新区全力引进技术水平高、带动作用强的龙头项目,逐步构筑起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三高”产业结构,成为世界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世界500强企业中,三星电子等120多家在此投资设厂。
“我们不仅把项目作为增强实力的环节,也把项目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升级的手段,争取建设一个大项目形成一个产业。”滨海新区发改委副主任郝建生称,在高端产业集群的形成和聚集上,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必须有所作为――首先要做好规划;其次要形成体系;同时还要帮助企业更有效整合各类资源。
记者获悉,在竞争到空客总装线项目之后,新区采取多种措施弥补配套能力不强的“短板”,设立102平方公里的航空产业区;启动风电装备产业园的建设,吸引丹麦维斯塔斯公司、美国雷可德集团等风电巨头入驻,打造亚洲风电设备生产重要基地。
从无到有,再到发展成为一个新的支柱产业,滨海新区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初具规模,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现代冶金、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等八大高端制造业高地初步形成。
新春伊始,加快南港区域、临港工业区、中心商务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东疆保税港区建设等“十大战役”再掀建设高潮。“十大战役”涵盖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遍及新区2270平方公里的土地,涉及总投资1.5万亿元。新区负责人自信地说:“‘十大战役’将构筑高端产业新优势,推动新区成为高端产业聚集区、自主创新领航区。”
改革创新――新滨海大变革当好创新先导区
滨海新区新一轮开发开放,其深意远不止项目或产业本身。进入2010年,滨海新区完成了从经济区到行政区的重要转身。
滨海新区原为功能意义上的新区,而政府职能尚属于塘沽、汉沽、大港等各区政府,内部存在行政区与功能区之间的体制摩擦,成为制约新区发展的绊脚石。
2009年底,滨海新区行政区划调整“落子”――国务院批复同意调整滨海新区行政区划,撤销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成立滨海新区政府,标志着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肩负使命的滨海新区再次出发。
岁末年初,仅仅15天,滨海新区相继召开党代会、人代会和政协会议,产生新区第一届领导机构。
事实上,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后的滨海新区,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带动,只要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有利于激发创造活力的,就大胆试、大胆闯,努力成为改革创新的先导区。
金融改革如火如荼。《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金融创新专项方案》要求天津努力建设与北方经济中心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和全国金融改革创新基地。
天津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室主任孟昊说,滨海新区“金融路径”重在建立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探索弥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不足的创新之路。
不仅一些有形的项目陆续落地,投资基金和产权交易中心等无形的改革举措也在新区落地。我国首支契约型人民币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200亿元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中国最大创业风险投资政府引导基金相继在新区设立。不久前,我国首家排放权交易市场在新区挂牌,协助企业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减排。上月,8家知名私募股权基金企业集体入驻新区,使新区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企业超过212家。
这只是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一个缩影,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新区在金融、科技、涉外经济、土地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进行多项改革和创新。
“综合配套改革已经成为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最大支持政策。”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立群认为,新区将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以获得持续性的整体发展优势,带动环渤海区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