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蓟运河畔,坐落着一片占地83.2公顷的典雅的欧式建筑群,这就是天津市第二批示范小城镇试点单位茶淀镇农民的新的居住社区。这里镇政府、学校、医院、幼儿园、菜市场、养老院、邮局、银行等机构和生活配套设施完善。这里的住宅“三步节能”,楼房屋顶安装太阳能、中水回用装置,实现了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
●茶淀镇的10个村迁入小城镇后只需占地24.7公顷,对原有宅基地进行整理后可置换提供建设用地57公顷。这片土地,与生态城隔河相望,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这里建成了汉沽高新技术产业园,现已经有4个项目入驻。
●茶淀镇严格执行占补平衡的政策,通过内部协调,在茶淀镇的北侧重新划定57公顷土地,并入滨海葡萄科技园区,耕地一分没有减少。滨海葡萄科技园区通过产业化、工厂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成为产业职工,实现了安居乐业。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在蓟运河畔,坐落着一片典雅的欧式建筑群。您可别以为这是哪个高档社区,这里住的都是滨海新区茶淀镇的普通农民。火红的窗花、金灿灿的吊钱,记者走进了茶淀小城镇,小区里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的年味。今年,2024户茶淀镇的农民告别了祖祖辈辈居住的小平房,搬进了整洁明亮的楼房里,就要高高兴兴地在新房里过大年了。
今年58岁的郑大娘,是茶淀镇茶东村人。记者见到她时,她刚刚给4岁小外孙女洗完澡。两个人躺在沙发上,光着脚丫,看着电视,吃着瓜子,晒太阳。郑大娘告诉记者:“过去,我住三间平房,冬天冷、夏天热,晚上7点多就钻被窝,洗完头发,在屋里也能冻上。”根据茶淀镇宅基地换房的政策,郑大娘的三间平房有61平方米,院子补偿26平方米,郑大娘不花一分钱,就换到了现在这套88平方米的楼房。郑大娘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女儿出嫁到江苏,儿子在上高三。儿子年满18周岁,也分到51平方米的一室一厅,郑大娘又添了点钱,换成一套88平方米的二室一厅,就在郑大娘楼上。郑大娘高兴地说:“还是楼房好呀!”

“三区”联动,示范小城镇崛起
茶淀镇东与生态城隔河相望,南与塘沽接壤,西接北京清河农场,北濒宁河县,地理位置优越。辖区面积52.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154.30公顷,90%的耕地种植葡萄。近年来,天津创新农村城市化模式,推进农村居住社区、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三区”统筹联动发展,有效破解了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资金和出路三大难题,走出一条加快大城市近郊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新路子。茶淀镇根据本镇的实际,从产业结构调整入手,提出了以茶淀示范小城镇、汉沽高新技术园区、滨海葡萄科技园区,“三区联动”发展策略。
根据“三区联动”发展策略,2007年6月,茶淀镇中心镇建设项目破土动工, 2009年10月,村民们陆续领到钥匙。茶淀镇镇长熊端建介绍说,茶淀镇是全市第二批示范小城镇试点单位,首期启动83.2公顷,其中24.7公顷用于村民还迁住宅以及公益性公建用地,还迁区建设了55栋住宅楼房,还迁安置茶东、茶西、大辛以南10个村、2400户、6600余人。建设还迁住宅23.1万平方米,公益性公建及设施配套5.8万平方米,镇政府、学校、医院、幼儿园、菜市场、养老院等一应俱全,邮局、银行等商业设施完善。孩子上学,老人看病,买菜,缴费办事,不出小城镇都能解决。还迁住宅“三步节能”,楼房屋顶安装太阳能、中水回用装置,实现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村民们告别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居住环境,搬进整洁舒适的新楼房,过上城里人的日子。现在,已经有2024户村民领取了钥匙,搬进了新家。
土地置换,发展高科技产业
“通过宅基地换房,让土地流动起来,发挥最大的效益。”茶淀镇镇长熊端建说,“小城镇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依靠政府财力、农民自身积累,显然不可能。只能在土地上做文章。”据了解,茶淀镇的10个村迁入小城镇后只需占地24.7公顷,对原有宅基地进行整理后可置换提供建设用地57公顷,实现用地占补平衡。这片土地,与生态城隔河相望,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建成高新技术产业园,现在已经有4个项目入驻。园区依托中新生态城的科技研发优势,延伸其产业链,在园区内构建以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线的高质化、高端化、高新化研发创意和中小科技型创新企业聚集区,以及先进技术的承接和扩散地、研发中心的聚集地和科技人才的创新高地。寸土寸金,让土地产出最大效应。
依托品牌,葡萄科技园区壮大
宅基地复耕的耕地,严格执行占补平衡的政策,通过内部协调,在茶淀镇的北侧重新划定,并入滨海葡萄科技园区,保证57公顷的耕地一分不减少。位于茶淀北部的滨海葡萄科技园区,是滨海新区重点开发建设的6个农业科技园区项目之一,是集葡萄产业化、科技研发、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复合型项目。园区将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葡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成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辐射带动环渤海地区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创新基地。园区彰显滨海新区发展特色产业的优势,促进葡萄产业科技提升,把小葡萄做成大产业,“接二连三”拉长产业链条,通过产业化、工厂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成为产业职工,实现“安居乐业有保障”。
统筹保障,农民人人安居乐业
熊端建说,不但要“安居”,还要让农民“乐业、有保障”。随着农民陆续迁入示范镇,茶淀镇将把农民“有出路、住得起、过得好”作为重中之重,实行订单式培训和物业、保安等岗位安置,现在已经有36名农民保安和40名农民保洁员走上工作岗位。愿意种地的,可以到复耕的土地上种地。不愿意种地的农民可以自己投资创业,在茶淀小城镇中建有1万多平方米的商业设施。不愿意在小区内工作的,可以到葡萄科技园、葡萄酒厂、高新技术园内的企业当一名工人。想到城区的企业找工作的,每月一次的招聘会提供了大量岗位,只要不挑工作,1000多元的月工资,五险一金的工作,人人都能找到。2009年,茶淀镇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1800元,成为汉沽最富裕的乡镇。全镇参加社保率达到100%,每一个农民都能享受到养老、医疗保险。茶淀镇通过三区联动,实现产业提升,增加了农民收入,达到集约化经营、节约土地、节约能源、生态循环、增加就业岗位、缩小城乡差别的目的,让农民真正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