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科幻电影《后天》里的景象,而是活生生的现实,渤海和黄海北部出现30年来最严重海冰冰情。港口码头告急、海上油田告急、北煤南运告急、渔船海岛告急……黄、渤海告急!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今年,渤海海域遭遇罕见冰情,冻结的海水给天津市渔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对于生活在海边,以捕鱼为生的渔民来说,海水结冰对于生活的影响是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的。在这样的季节,在难得一见的海冰面前,渔民们的生活究竟有哪些改变?24日,记者来到渤海边的渔村——蔡家堡,探访渔民的近况。
海冰挤裂渔船 一天抽50吨水
“只听过渔船让潮水拍裂的,从没听说被冰挤裂的!”
按照惯例,每年11月中旬就进入了休渔期,此时的捕鱼人只是偶尔出海,渔船都集中停靠在村南的码头上,开始了较为安逸的“猫冬”生活——蔡家堡也不例外。
然而,休渔期并未让这个村庄躲过寒流的侵袭。
在蔡家堡港口,130艘渔船紧密地排列在一起,部分船只倾斜着,几乎挤在一起。码头东侧,整个海面因为结冻而寂静无声,大块开裂的海冰在码头侧面堆积,看得出结冰的厚度已接近30厘米。将近1000米外,一艘大型船只被坚冰“禁锢”在海面上,一切都是静止的。码头西侧,49岁的渔民赵学顺神色凝重,焦虑中透着一丝迷惑——他的渔船沉了。在他看来,自家的渔船已经在海上驰骋了22个年头,禁得起风浪。然而,这艘在老赵看来近乎坚不可摧的渔船,却在一夜之间,被厚厚的海冰悄悄挤裂,继而下沉。
沉船是在24日清晨被发现的,船舱两侧被挤出两道裂缝,大量海水涌入。电瓶、发电机、引擎全部被泡,摆在甲板上的四桶柴油也掺了海水,损失至少也要十几万。赵学顺和妻子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无奈之下,两人只能找来7位乡亲帮忙,用水泵抽水。昨天傍晚时分,海风越来越大,赵学顺只能停止抽水:“我当了二十多年渔民,从没见过这种情况!”
赵学顺说,寒潮来袭后,码头上相继有三四条渔船被海冰挤裂,这让村民瞠目结舌。望着船舱,赵学顺的妻子一脸沮丧:“晚上还有海潮,船里还会进水。”一天下来,船里抽出了50吨海水,还是无法阻挡船体缓缓下沉。“只听过渔船让潮水拍裂的,从没听说被冰挤裂的!这回损失大了!”老赵妻子指着几十米开外说,修船厂近在眼前,而船身却被坚冰挤在码头边,无法拖去修理,即使把水抽光了,也是徒劳。如果要修船,要等到开春,海冰融化之后。
赵学顺算了一笔账,修理船身至少要两万元,光是船上用的柴油,一桶也要一千多元。除去这些花销,修船至少需要一两个月,正好赶上春季的打鱼期,收入少说也要损失一万元。
海冰三尺多厚 渔民放弃出海
“上次见到渤海结冰,大概是30多年前吧,那时候船还不多,可今年的损失太大了。”
位于天津汉沽的蔡家堡村是渤海边的一个小渔村。沿着海边的公路至蔡家堡的路途中,可以看到道路两边的海面上都覆盖着一层冰雪,蔡家堡村附近用于观光的游船区空无一人,游船都停靠在海边闲置。
据了解,蔡家堡村民世代以打鱼为生,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渔民已经转行从事其他行业,但全村500多户居民中,仍有100多户靠捕鱼为生。渤海结冰之后,这些居民的生活受到一定的影响。
在蔡家堡的码头,停放着全村的大部分船只,原本应该隔着一段距离停放的船只,在冰层的推动下已经紧紧地挤在一起。在码头停放的近百艘渔船中,已经有十几艘被挤坏,有几艘因为进水险些沉没。据村民介绍,海面上冻结的海冰已经大约有三尺多厚了,这样的情况起码有30年没有见到过了。“上次见到渤海结冰,大概是30多年前吧,那时候蔡家堡的船只还不多,最多也就是十几艘,都是生产队的,都停在码头的陆地上,没有受到冻冰的影响,可今年的损失太大了。”60多岁的老渔民赵大爷说。
由于多年未遇这样的情况,村民们也束手无策。“以前冬天结冰的时候,都有破冰船来破冰,大船一来冰面就破开了,今年大船大概是来不了了。”村民说,虽然每年11月左右,出海打鱼的渔民不是特别多,但渤海结冰后,原本准备出海的渔民全放弃出海了。
在蔡家堡的村民中有一些人从事水产养殖,尽管鱼塘也都冻结,但对养殖影响不是很大。“我们这里主要养虾,每年10月份左右,就把虾捞上来卖了,到转年6月份左右才会放虾苗,现在鱼塘里面没有鱼虾。”村民表示。
副村长王景宽说,村子里除了渔民就是养殖户,冰冻三尺,实在少见,渔船受损已经是在所难免,只希望坚冰早日融化,别再给渔民造成更大损失。
鱼虾没法捕捞 螃蟹贵了30元
“渤海结冰之后,能卖的海鲜没有多少了,顾客也没有以前多了。”
24日下午,记者来到津城久负盛名的北塘海鲜街。在天津,北塘地区的海鲜深受市民喜爱,不少市民为了买到新鲜的海鲜,宁可开车一个多小时到北塘。春节将至,正是海鲜销售的高峰期,本该红红火火的北塘海鲜街却是一片萧条。
由于北塘海鲜街正在拆迁,街边卖海鲜的小贩已经逐渐减少,但平时仍有二十几个摊贩营业,而近日渤海地区的海水结冰,让海鲜生意更加难做。昨日在海鲜街上经营的摊贩只有三四家。记者见到一些摊贩正在收摊,当问到渤海冻结对他们的生意有何影响时,一位摊主显得一筹莫展:“现在大部分村民已经搬到塘沽地区,但是有不少摊贩还想再卖几天。可是渤海结冰之后,能卖的海鲜没有多少了,也就是些螃蟹、皮皮虾之类的,顾客也没有以前多了。”另一位摊主说,渤海结冰使得近海的鱼类无法捕捞,只能靠远海的船只供货,成本比天津当地渔民捕捞的要高出不少,一斤螃蟹起码要高30元左右。不仅是北塘海鲜街显得冷清,在北塘附近的不少海鲜饭馆也是门可罗雀。(记者 赵雯晔 王垚懿 摄影 齐琦)
新闻链接
渤海海冰覆盖42%
据新华社电 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中长期预报室副主任商杰介绍,24日,渤海海冰覆盖面积约在42%,比前几日覆盖面积有所减少。未来5天,渤海和黄海北部冰情整体上呈缓解趋势。
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监测资料显示,24日,辽东湾浮冰最大外缘线为40海里左右,渤海湾、莱州湾和黄海北部浮冰最大外缘线分别约为28海里、40海里和12海里。胶州湾北部的河口、浅滩及渔港码头等沿岸有少量搁浅冰。
据预测,未来5天,辽东湾浮冰最大外缘线为50海里至60海里,平整冰厚一般为15厘米至25厘米,最大40厘米;渤海湾、莱州湾和黄海北部浮冰最大外缘线为20海里至30海里、30海里至40海里和15海里至25海里。
破冰船24小时待命
天津海事局日前表示,受持续低温影响,天津港水域遭遇了近30年来最严重的冰情,给船舶航行、停靠造成了一定影响。经全力组织破冰,目前港口正常生产和水上安全形势保持稳定。针对将于明天出现的新一轮寒潮,海事部门已采取设立“冰情绿色通道”、安排15艘破冰船24小时待命等多项措施积极应对。
针对冰情发展形势,海事部门通过高科技手段加强船舶监控,实时发布冰情动态,疏导船舶远离浮冰严重区。并在天津港锚地、天津港主航道、临港等水域安排了15艘大马力破冰船随时待命,现已出动180艘次,连续作战,累计从事破冰作业700小时,极大缓解了冰情。目前,天津港水域未因冰情发生海上安全事故,港口生产一切正常。
为防止冰情恶化,天津海事局已确定了“大马力拖轮带队编组进港”等交通组织机制,同时开辟“冰情绿色通道”,对抢险作业船、电煤、抗灾物资运输船、客运船等重点船舶优先安排航行计划,力争随时进出,尽量把冰情的影响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