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今年25岁的吴丽(化名)是一位内蒙古女孩,2007年7月,她从山东潍坊一所职业学院大专毕业后,怀揣着梦想来到天津。吴丽一笑起来,脸上的“高原红”越发红得发亮。在天津的这两年,她先后换了十多个工作,吃了许多苦,但丝毫没有动摇她在这个城市生存的坚定信念。“我的新年愿望是先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没想到圣诞节前就实现了!”在滨江道麦购休闲广场门外,吴丽笑着对记者高声说。
寒风中的“红马甲”
“一站就是八个半小时”
12月22日晚7点,滨江道金街华灯初上,寒风肆意地吼叫着。逛街的行人裹紧了衣服,加快了行走的脚步。麦购休闲广场门外,滨江道东侧,一群“红马甲”一边吆喝着,一边将某婚纱摄影店的宣传册塞到路人手中。“留住美丽的你!”吴丽就是“红马甲”中的一员,她正和两位同事一起,招呼着过往行人。
吴丽是某婚纱影楼的导购,该影楼在滨江道旁的一个胡同里,没人指引很难被发现。“红马甲”们的任务就是把顾客引进摄影店。从每天中午11点开始,吴丽就要在麦购休闲广场门外站着,一站就是八个半小时。她冻得脸色通红,嘴唇发紫,双手不停地摇晃着手中的宣传册,在原地不停跺脚,试图让自己暖和些,她告诉记者:“我们经常站在一起喊口号啊,做游戏啊,跳兔子舞啊,一方面是招徕顾客,一方面也是御寒。”
父母借钱交学费
“难忘妈妈无助的眼神”
吴丽来自内蒙古,家在农村。从她记事起,家里的经济状况就很不好。吴丽的哥哥和她先后上了大学,每人的学费一年就得五六千元。“加上生活费,我和哥哥每年都得花上一两万元。”为了凑够她和哥哥的学费,父母养了几头奶牛,可家里的收入还是远远不够他们的学费,吴丽的父母几乎向每一个能借到钱的亲戚朋友借了钱。“我永远也忘不了妈妈向人借钱时的无助眼神。”
吴丽在山东潍坊一所职业学院学商务英语,2007年7月专科毕业后,她来到了天津。原本她打算找份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可去过几十次招聘会,投过几百份简历,没有哪家单位肯聘用她。吴丽说,和她一起面试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本科学历,有不少还是重点高校毕业的,很多用人单位一看她简历上写的是“专科”,看都不看就放一边了。
两年换11份工作
“至少要先养活自己”
吴丽来津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化妆品公司做推销。她说,自己挺喜欢营销行业的,“干营销,只要努力,就可以改变命运!”第一份工作“战果”不错,她的销售业绩连续几个月排在公司前列,可后来才得知自己推销的化妆品是劣质产品。“不少客户用后皮肤都出现了问题。”吴丽放弃了,她觉得良心上过不去,虽然很想赚钱,但她有自己的底线。
半年后,吴丽在本市一家电子厂做操作工,每天晚上上夜班,一个月下来能赚2000元。白天不工作时,吴丽继续四处投简历,她觉得,做操作工毕竟是难以长久,每天简单重复地劳作也让她觉得前途无望。不久,她离开了电子厂。
“两年里,我换了11份工作。”她说,自己还做过超市资产保护部职员,每天对着摄像头看有没有偷东西的,还做过养老院服务员,卖过早点,做过广告公司业务员,代理订票业务,为饭店送餐等,她的生存理念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总得先养活自己。”
揽一个人拿三块
“我早已习惯被拒绝”
今年下半年,吴丽开始在婚纱影楼做促销,负责招揽滨江道、金街上过往的行人到影楼,工资每天40元,每周结算一次。她不是第一次做促销了,早已习惯被拒绝。“绝大部分人会拒绝我们,有时站一整天也拉不进一个人,运气好时,拦十几个人或许能有一次成功的机会。”每领进一个人,不论客人是否在影楼拍照,吴丽都可以拿到3元钱提成。
提起辛苦,吴丽不以为然。“爸爸妈妈都很能吃苦,也许是他们影响了我吧。”吴丽守候的“岗位”对面,滨江道西侧,站着一位男士。“这是我们的主管。”主管负责监督吴丽这些临时促销员,无论天气多冷,吴丽都不能偷懒,如果有客人是自己进的影楼而并非促销员领进的,就算工作失职。“老板会批评我们的。”见吴丽和陌生人聊了这么半天也没拉人进影楼,对面的主管很不友好地拿眼睛斜视着她。
边赚钱边积累经验
“我希望自己当老板”
年底了,滨江道上各家店面都开始了促销大战,很是热闹。几个身着制服的人走过来,将吴丽他们赶到了巷子里。“这是城管,快到圣诞节了,客人比平时多了一倍,可城管管的也更严了,隔不上个把小时过来巡查一遍,把我们赶进步行街的胡同里,不让我们到金街上揽客人。”只有这个时候,吴丽才可以进影楼休息一会儿,去麦购打点水来喝。可城管走了,吴丽他们很快会“钻”出来继续工作。
吴丽现在每周有两三天的时间在这家影楼做促销,一个月下来,赚不到1000块钱。吴丽住在南楼附近,和几个朋友合租了两室一厅,除去每月300多元房租,够她的生活费了。哥哥现在在一所电力设计院上班,收入还算不错。哥哥曾经说过愿意出一笔钱帮吴丽开个店,做点小买卖。可吴丽说不愿意靠别人养活自己。“再说,就算是自己开店,我也得懂营销啊。”吴丽说,做促销一方面是为了生存,不让家里人担心,一方面她觉得通过这种方式能学到更多的营销经验和社会经验,能为自己将来创业做准备。“至少我的员工不能欺骗我。”吴丽笑着说。她不断学习各种营销知识,“我一直期待,有一天可以自己做老板,干出一番事业来。”
天津大妈雪中送炭
“我有能力了也帮别人”
刚到天津时,吴丽对天津人印象并不好,“一张嘴就‘干嘛干嘛’的,听起来像骂人。可时间长了,吴丽发现,天津人挺爽快的,想做什么就说什么,有股子痛快劲儿。”这让吴丽觉得很舒服。
吴丽还记得,2008年春节过后,她从家乡来到天津,找了两周多工作都没着落。住在和平区一家30元钱一晚的小旅店里,每天只能吃最便宜的饭菜, “从小苦惯了倒没觉得什么。”有一天,吴丽身上只剩下几块钱,晚上买了个烧饼回到旅店,同住的一位天津大妈和吴丽聊天后,知道了她生活的困难,马上拿出钱包,掏出100元钱给吴丽,“我当然不会接受。”可大妈对吴丽说:“接受我的帮助吧,我很想帮助别人,你不接受我不安心。”吴丽说,至今想起来都觉得十分感动。“有一天我事业有成了,有能力了,一定尽全力去帮助别人。”
圣诞前找到新工作
“跟着天津一同发展”
吴丽说,她在烟台实习过两个月,可只有在天津才有创业的感觉,“以前总是觉得自己有力使不出,到了天津才感觉到自己摆脱了‘冬眠’状态。”特别是站在银河广场那一刻,她真正感受到了津城天空的广阔。
在一次国展的招聘会上,一家木材进出口公司招聘销售人员。“看见那么多比我学历高的人去面试,以为自己没戏了。”为吴丽面试的一位中年女性顺嘴说了一句,“你长得真漂亮。”不知道是否是这句话起了作用,吴丽接到了入职通知。 她说,自己很快就要结束兼职生活,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工作了。“我希望自己能跟随天津的发展一直走下去。”因为影响了吴丽的“工作”,谈话被主管打断了,她的红马甲还在冷风中摇曳与守候。她守候的,是顾客,是圣诞夜,更是自己在天津的未来。 文/于春沣 摄影记者 齐琦
新闻背景
九成大学生就业选天津
随着天津经济的发展,天津对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留津就业。据了解,今年本市留津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比例接近80%,与去年的66.7%相比提高了13%。同时,更多的在校大学生将就业的目光从北京、上海等地转移到天津。据一家机构对本市9所高校的一项大学生就业意愿抽样调查显示,88%的未毕业大学生表示将天津列为就业的首选城市,其中,外地生源想留津工作的比例从去年的46%提高到了今年的76%。人才“蓄水池”进一步增强了天津的吸引力,成为本市吸引投资的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