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应届生求职竞争大 揭秘“假招聘七宗罪”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对于“李鬼”招聘的层出不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自曝:“有些企业是被拉来‘撑门面’的,属于‘被招聘’,但一些被拉来的企业也愿意在招聘会上多‘露脸’,扩大企业影响。还有一些企业招聘是假,宣传各种技能培训班招收学员是真。这些企业大多和主办方是老熟人,可以不交或少交‘展位费’。”同时,这位业内人士为记者揭开了七种“假招聘”现象,并建议求职者,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
“25岁?我们大多数毕业生也就22岁、23岁!”面对招聘单位的“奇怪”条件,急着就业的毕业生们尽管不解,但还是积极地投简历。可无论面对什么应聘者,招聘单位负责人总是以一句“把简历放下吧,如果合适,我们会电话通知你”来打发这些满腔热情的求职者。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又是校园专场招聘会和各种社会招聘扎堆儿的两天,这样的场景,毕业生都很熟悉。
现象:招聘会遭遇“大忽悠”
“天津市××钢铁有限公司招收销售热轧角钢业务员5名,要求如下:1.大专以上文凭;2.具有营销方面的专业知识,有过营销经历和经验的优先录用;3.年龄25-35周岁,男性,待遇面议。”近日,在某高校举行的校园招聘会上,这则招聘启事让毕业生们非常纳闷。
当记者询问,“这样的‘硬性’条件根本招不到合适的应届毕业生”时,现场负责招聘的人先是惊讶“应届毕业生原来那么小啊”,之后感慨地表示,他们参加这次招聘会也是“没办法”。
毕业生亲历:被忽悠很受伤
“我都被忽悠很多次了!”天津财经大学一名应届毕业生说,“有一家知名制药企业招聘,大家都投了简历,但却石沉大海。幸好我有个师兄在那家企业工作,他告诉我,校园招聘基本招不了多少人,企业只是做做广告而已。”
采访中,一些应届毕业生反映,部分企业在招聘会刚开始时就表示已经“招满”,甚至整个招聘会都只见招聘展台却不见招聘人,让大家有种“上当”的感觉。
一假:金蝉脱壳
招聘会已经开始很长时间,但一些招聘台前只贴出了招聘信息,招聘人员却“人间蒸发”。有的招聘信息下会写着:“有意者请拨打某某电话联系。”更有一些展位空无一人。
二假:暗度陈仓
“应聘人员在招聘会现场转了一圈后,常常是简历没投出去,倒收了不少宣传单,都是各种技能培训中心在招学员。”业内人士说,“这些培训班都打着参加培训后就能‘高薪就业’的旗号,有的甚至称‘如果不能就业就退还全部学费’。其实培训后如果无法就业,企业会找出各种理由,不会轻易退钱。”
三假:趁火打劫
档案费、服装费、登记费、中介服务费、工本费、押金……毕业生小刘在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费用上吃尽了苦头。某房地产企业许诺给他“办户口”,但必须实习3个月,录取标准就是卖出3套房子。于是小刘整日在街上发广告,拉买家,结果房子没卖出去,临走时不仅没拿到底薪,连100元的培训费、100元的登记费、200元的档案费、200元的服装费等也打了水漂。
四假:偷梁换柱
招聘单位确实在招人,也在网上和招聘会上发布消息,吸引了大量求职者投递简历,但录取结果里,却鲜有应聘者的名字。原来录取名单早已内定,都是托关系进来的。
五假:无中生有
“您好,我想应聘这个职位。”“对不起,这个职位已经招满了。”“可是招聘会不是刚开始吗,这么短时间就招满了?您手里不也没有多少简历吗。”其实这些招聘单位并不是真的招人,只是走走形式。
六假:笑里藏刀
看似应聘成功,实则陷入“圈套”。这类企业往往以“实习期”为借口,招募廉价劳动力,一旦“实习期”将到就找理由说“实习”没通过,再次招新人补上。
七假:声东击西
这类现象往往发生在一些比较有名的企业上,打着招聘旗号,真实目的却是扩大知名度,甚至在大学生中培养“目标客户”。这类企业的特点是雷声大雨点小,到各高校大肆宣传召开宣讲会,但最后招的人却少之又少。(刘晓艳 史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