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为确保天津市水下历史文化遗产安全,日前,天津市水下文物普查工作正式启动。
据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介绍,此次天津市水下文物普查的范围为天津市沿海和部分内陆河道、水库、湖泊分布的水下各类不可移动水下文物(古沉船、古港口、古码头、古栈桥、古石刻、古城址、古村落、古桥梁、古墓葬、古代锚地、水利设施等各类水下古遗存)。
天津作为北方重要的沿海城市,具有153公里的海岸线和3000平方公里的海域,同时天津又是河网密布地区,素有“九河下梢”之称。天津水域极有可能存在丰富的水下文化遗存,在天津水域开展水下文物普查工作十分必要。
此次水下文物普查,旨在摸清天津市水下文物家底、对水下文物进行系统记录和深入研究,全面掌握水下文化遗产状况,准确判断水下文化遗产形势,科学制定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和中长期规划,并依法进行保护,有效构建新形势下本市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体系,使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周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