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我会音乐,可以辅导你的孩子;你数理化好,可以辅导我的孩子”。如今,津城悄然出现了一种“交换教育”方式,成为家长为了省钱或是弥补各自欠缺而想出的一种教育新点子。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家长们美好的愿望实现起来并非那么简单,要结好教育对子可不是说说那么容易,有交换意向的人多,真正实现交换的人少。
■失败案例
发帖一月 没人回应
在本市一所中学任美术老师的马先生今年45岁,一个月前,他在网上发帖称:“本人精通国画、素描、水粉、油画等绘画技法,可以辅导小学、初中学生学习美术,也能辅导要考美院的高中生,希望能找到一个可以辅导我孩子数理化的人,义务交换教学。有意者拨打电话。”然而,马先生的发帖至今没有得到任何留言或是电话的有效回复,只接到一些单方想请美术辅导老师的咨询电话,这让马先生很失望。
马先生说,他是一名美术老师,妻子失业后在一家超市做理货员,儿子现在上初中三年级,数理化方面相对较差。儿子的不少同学都在课外请家教辅导,现今家教的收费是每小时25元到50元,为孩子请家教每月至少需要上千元,这对于马先生一家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于是,他就想到了找个合适的人家,与之结对子,交换辅导孩子,马先生可以施展特长教别人家的孩子美术,别人可以帮助自己的孩子补习数理化。让马先生没有想到的是,发帖已经一个月了,自己还没有找到适合“交换教育”的合作家庭。
■成功案例
交换辅导 共同进步
并非所有家长都遇到了马先生那样的不如意,“交换教育”也有成功案例。萌萌和宁宁都是闽侯路小学的学生,两个孩子是同班同学。萌萌的爷爷是位退休教师,擅长辅导孩子数学,而宁宁的母亲是位自由职业者,擅长写作。半年前,在接送孩子的过程中,两个孩子的家长熟悉起来,并达成了让孩子一起学习,家长则各自根据自己的特长来辅导孩子课外学习的一致。两个孩子有时会相约一起做功课,由萌萌的爷爷帮助两个孩子学习数学,解决疑难问题,宁宁的妈妈则负责教两个孩子如何写出生动的作文。经过了一段时间后,两个孩子的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
【调查】
“成交率”有局限 熟人圈子易成功
记者调查发现,在天津,不少家长将“交换教育”的帖子发到网上,除了数理化、英语、写作之外,还有美术、音乐,甚至有教打高尔夫等交换条件。事实上,网上发帖“交换教育”的“成交率”并不高,反而是熟人圈子里更容易找到合适的“交换教育”对象。
【专家】
三大原因导致 “交换教育”难
市社科院研究员汪洁教授认为,“交换教育”没有想象中容易,分析原因有以下三个:一是学生想学的东西五花八门,真正有对口需要又能交换教对方所需课程的人难以遇到。二是信任感和技能水平是关键,仅仅从网上一个帖子不好确定,只能将情况需求说个大概,前期双方不熟悉,也不知道彼此真实情况和教课水平,相互之间的防备心理很难消除。三是“交换教育”无法明确责任和义务。汪洁表示,好的“交换教育”伙伴需要相互信任,而这有赖于长期的沟通,因此,在身边熟知的人群中寻找“交换教育”的对象更稳妥,也更具有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