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连日来,快报对天津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各医院流感门急诊患者等情况进行了连续报道,引起市民广泛关注。与全国的情况相同,天津市流感患者中,儿童患者不少,主要以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大班为主。这期间,各大医院儿科都呈现爆满现象,就诊量比两个月前增加了三四倍,其中儿童医院、医大总医院的患者数量当数全市之最。一个儿科医生一天到底要看多少病人?1日,记者来到医大总医院儿科,记录了儿科急诊医生的一天。
1日早上,天空飘起了雪花,对于正在家中休息的人们,难得能在这样寒冷的日子里睡个懒觉。不过,有些职业的从业者在周日是不能休息的,医生便是其中之一。
医生倒班
家长顶门挂号
7:30,医大总医院儿科急诊开始倒班。
当班的石医生换好白大褂、戴上口罩,坐在她的位子上,开始了这一天的工作。在她旁边的窗台上,放了一个装满水的大杯子,伸手就可以够到。不过,直到下午3时记者离开时,放在窗台上的大水杯只动了一次。在此过程中,石医生一刻不停地在给孩子看病,没顾上吃一口饭,也没离开过座位一次。
比医生们更“勤奋”的,要数早早就来排队挂号的患儿家长了。为了能让孩子看上病,一大早就有不少家长来排队挂号。不过,他们可没带着孩子来,提前挂完号,等孩子来了不用等候了。“今儿是周日,让孩子多睡会儿,现在还没来呢,让后面的人先看吧,我再等会儿。”排在1号的家长对预检员说。
“哄”孩子
医生的基本功
8:00,急诊排到第20号。
1日,在医大总医院儿科急诊,有两位医生接诊。到早上8点的时候,预检员那里的病历本已经排到20号。预检员的座位设在急诊室的门口,20个病历本和挂号条就摆在她面前的小桌上。由于人多,预检员的位置正好起到“隔断”作用,叫到号的进诊室,没叫到号的在外面等候。“这会儿病人还不算多,再过一个小时你再看吧,人会更多。”预检员说。
8:05,一位母亲抱着1岁的男孩来看发烧,爸爸和爷爷、奶奶紧随其后。“来,张大嘴,阿姨看看长几颗牙了?”孩子发烧为何要看牙?原来,医生是想看一下孩子的嗓子,孩子太小不配合,只能连哄带骗了。别说,这一招还真管用,孩子张开了嘴。看来,“哄”孩子可是医生看病的一项基本功。
8:20,一对夫妻带着9岁的男孩来看急诊,孩子已经不是第一次就诊了,孩子妈妈手里拿着上次看病的各种检查单据。
由于病情不见好转,考虑男孩患上了心肌炎、肺炎,需要住院治疗。“病房那边有床位吗?”石医生拿起电话与儿科住院部取得联系。每到这个季节,儿科病房的床位就非常紧张。幸好还有床位,这对夫妻一个带着孩子去住院部等候,另一个赶紧去办住院手续。
孩子得病
急坏两边老人
8:35,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走进急诊室询问:“医生,孩子还没来呢。我们就是输液,今天是第三天了,您能先把药开出来吗?”
老人排的是第8号,担心一会儿孩子来了取药、输液还得排队。“还是等孩子来了我看一眼吧,这样不能开药啊。您在这儿等会,什么时候孩子来了咱就看。”石医生说。
紧随其后的9号,可谓全家上阵,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全来了。孩子的奶奶说,男孩今年4岁,三天前开始发烧,现在已经不烧了,但还有点儿咳嗽。看病的全程都是奶奶抱着孙子,问孩子的病情,也都是爷爷、奶奶回答,年轻的父母则显得“爱莫能助”。这孩子有些顽皮,一直动来动去,时不时地和妈妈逗逗。“来,阿姨听听,喘大气。宝贝乖,张大嘴。”石医生对孩子依次检查,“不错,肺里已经没有痰了,嗓子还有一点儿红,快好了。”
9:30,挂儿科急诊的患者排到57号,两位医生分头看,已经看到第36号。此时,刚刚排到第8号的姥姥领着外孙子来了……
家长风趣
帮预检员叫号
10:00,急诊室外等候的人更多了,不停有家长前来询问叫到第几号了。
“您看这都到43号了,我们49号能进去了吗?”当被拒绝后,这位家长并没有离开,而是帮着预检员叫号。由于担心孩子交叉感染,他让老婆和孩子在人少的地方等候。“很多人都不在这门口等着,人太多,回来再传上。您喊号吧,我去给您叫啊。”这位家长非常风趣,他说:“孩子明显好多了,又开始调皮了,这是病好的表现。”果然,当医生为他的孩子检查时,发现病情基本痊愈,只是嗓子还有些发炎。“那我们明天能上学了吗……”临走,孩子家长又问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