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网专稿 |
为什么男性的失业率会高于女性 因为“口红效应”? |
|
中国网滨海高新:www.022china.com 时间: 2009-10-27 08:48:53 |
概要:美国男性的失业人数大增,而女性就业状况却相对乐观。金融危机不仅改变了许多美国人的命运,也令女性的 社会角色更加突出。 |
|
|
|
|
据报道,美国的职场女性人数将超过男性。
美国男性的失业人数大增,而女性就业状况却相对乐观。金融危机不仅改变了许多美国人的命运,也令女性的 社会角色更加突出。事实上,美国正在悄悄地发生一场“性别革命”。美国历史上首次出现女性职工占大多数的情况。
中国的情况也亦如此。
最近对杭州市妇女就业进行调查显示,从2008年1月到2009年6月,杭州市失业6个月以下和失业6个月以上的妇女大多占失业总数的45-50%之间:
(1)、失业6个月以下的妇女,在2008年4-6月到达最低点45%,2008年7-9月金融危机影响时为48%,未能超过男性失业比例;只有在2009年1-3月金融危机的最严重时期上升50%,与男性失业的比例相同。
(2)、失业6个月以上的妇女,在金融危机时期稳定在失业人员的比例在46%和47%之间,女性失业的比例未能超过男性,虽然有的单位在录用时实行“男性优先”,下岗女职工就业相当困难;但只有2009年1—3月女性失业比例最高点50%,与男性失业比例相当,尔后又下降到金融危机前的状况47%。
为什么在金融危机时期男性的失业率会高于女性?
是因为“口红效应”。
虽然经济非常不景气,但是口红的销量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直线上升,由此人们发现在经济危机时像口红这种廉价的非生活必需品往往都会卖得很好,因而把这个现象称为 “口红效应”。[1]
而此类廉价的非生活必需品行业大多是女性就业比例较多。在物美价廉的大众化餐厅受到食客们大力追捧的当下,互联网、电子游戏、图书出版、职业培训等社会服务行业同样有逆境上扬的表现,此类企业普遍宣称自己取得了比金融危机前更好的收益。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上被称为 “口红效应”,
导致 “口红效应”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口红属于廉价商品,再贵的口红也贵不到哪里去,在经济危机时人们大多看紧钱包,尽量避免购房、购车、远程旅游这样的大宗消费,但对于一支小小的口红却未必会如此计较;二是口红虽然不属于生活必需品,但是在经济危机期间人们除了满足自己日常的基本生活需要外,依然有享受生活的需要,口红具有美化生活的作用,还能给金融危机中的人们带来心理慰藉。 “口红效应”改变了就业行业分布,首先会体现在美容美发领域。2008年美国市场上粉底液销量增加2.5%,口红销量却减少了5.8%。这是由于眼下这场经济危机格外严重,大部分女性认为太靓丽的妆容不合时宜,而粉底使她们肤色均匀无瑕,同时素雅得体。当然,不管用什么来命名这一现象,它指的都是这种廉价非必需品的销量上升。
除了化妆品领域外, “口红效应”更集中地体现在文化类产业,比如电影、电子游戏、图书、教育培训等。在我国,当下 “口红效应”主要表现在图书出版发行和教育培训等领域。在其他行业销售额下滑的情况下,各地图书销售却表现抢眼。青岛现有的10多家书店经营情况都不错,日营业额能达到10万余元。还有教育、职业培训等行业,发展态势也很不错。据凤凰卫视日前报道,2009年中国大陆报考MBA的人数比去年激增两成,这些都表明 “口红效应”的存在。
因此,金融危机还带来了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由资本市场上资产价格暴跌,金融机构大面积倒闭或陷入巨额亏损,引起资金链断裂和资产损失,使房地产、钢铁、汽车、IT等行业的企业大量亏损和倒闭,员工大量失业;另一方面,危机还通过资金链、产业链迅速传导到更多产业并影响到制造业等其他就业。而这些行业通常是男性就业高于女性就业的行业。
因此,与轻工业、纺织业等相关行业的 “口红效应”相比,房地产业、钢铁业、汽车业、IT等制造行业让更多的男性丢掉了饭碗。
“口红效应”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萧条时期盛行的是生活必需品或廉价非必需品的消费市场,与经济繁荣时期盛行的是制造业、钢铁业等奢侈品消费的市场正好相反。
这一经济现象说明,市场经济环境中没有绝对的“好”与 “坏”的行业。行业和消费会随着市场经济波动。同样的情况,对有些行业是坏事,对有些行业则是好事,此时是坏事,也许未来会变成好事。以教育培训行业为例来说,金融危机来临时,会有一部分农民工或者是公司白领遭裁员失业,这时他们很多会选择参加职业培训或是读书充电,尚在岗位的也会因此具有危机感,同样会进一步储备知识、提高技能,这就是教育培训市场难得的机遇,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那些原来主要依赖出口的加工制造业也不是没有机会,这是他们扩大国内市场的良机。根据 “口红效应”,金融危机来临时,人们虽然会减少大宗消费,但却会置办一些小家电,在中低档服装、小商品面前也不会太吝啬。而且在这里,我们还应该借鉴一下 “吉芬商品”这个概念,有时也被称为 “土豆效应”。它是指在经济萧条面前,部分消费者会舍弃高端奢侈品而转向中低端产品,导致后者需求上升,当前这个效应也会造成一些行业内需的增加。所以说, “口红效应”和 “土豆效应”结合起来,很可能会带动我国传统的出口主导型的轻工业、纺织业等相关行业的复苏以及它们向内向型的转变。
其实,由 “口红效应”带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在国际上已不是新鲜事。第一,它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广告、建筑、艺术、工业设计、时装设计、电影、音乐、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诸多领域,这决定了它能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第二,文化创意产业所涵盖的领域,特别适合大学毕业生就业或者自己创业。因为它需要大量高学历的从业人员,第三,文化创意产业提供的就业岗位,与传统产业提供的岗位对从业者有不同的要求,传统产业一般对劳动者的专业、技能有特别的规定和限制,但创意产业却是没有边界、没有门槛的,只要有头脑,有独特的想法,就有机会,它能使个体的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罗传银
[1] 参考《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5月16日 |
|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