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三天前,一位大姐打来电话询问给孩子报育红班的事,聊了半天突然问:“育红班现在还有吗?”的确,“育红班”这个词儿作为“文革”时期的产物早已成为历史,连它的替代者“学前班”现在也已办得不那么理直气壮,家长们忙着给学龄前孩子找地方培养素质,国学班、书画班、舞蹈班、器乐班,这些在60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
1950-1960年代:平衡教育资源
教育这个话题实在太大,60年间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也许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据调查,1949年天津家庭人均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不到1元,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仅为0.6%。2008年家庭人均教育费用支出628元,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达4.7%。说明教育已经成了天津老百姓生活中除了柴米油盐之外的重中之重。
据过来人回忆,新中国成立初期,很多学生抱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思想勤奋刻苦。新中国成立后,天津的很多中学更名,以数字排序。比如,耀华中学曾经叫十六中,南开中学是十五中,如今仍有不少学校保留数字排序的校名,这种起名方式的背后实际上透着一种平衡的教育理念。刘森甲说:“当时没有重点校和普通校的概念,每所学校都有特色,重要的是学生之间差别不大,尤其在综合素质方面。”
1970-1980年代:考回来和走出去
相信很多“老三届”都对1977年那个冬天刻骨铭心,随着高考恢复,“文革”逐渐淡出大家的视野,教育终于走上正轨。
恢复高考意味着整个教育制度的评价体系在考量真才实学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来,而二十年之后陆续推广开来的高校自主招生、省区市自主命题则进一步为那些偏才怪才提供了升学之路。
上世纪80年代的教育始终处于一种矛盾和徘徊的状态之中。教师待遇一般、教学环境落后、学生热情不高等现象普遍存在,这和全国的大环境有一定关系。
当然,上世纪80年代的教育并非故步自封,越来越多的留学生走出国门就是当年的大话题,并曾引发一场争论,焦点就在于留学生回国率太低。20年过去,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学成归国已经成为不少留学生的不二选择。
1990-2000年代:独生子女教独生子女
在天津,这20年的诸多教育主题中,教学改革是核心。1990年代后期,天津进入高中阶段教育入学高峰,每年初中毕业生由原来的八九万人猛增到14万人左右。高校的扩招,使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成为关键之举。
1999年12月,天津提出要分期分批扩大优质高中资源,首先建成30所左右示范性高中。2000年,天津第一所示范性高中——第二中学率先建成。随着各区示范高中相继完工,天津中学生能够享受一流的教育教学环境,教师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也有了根本性的转变。而与硬件设施的提升不同,随着“80后”老师走上讲台,独生子女教独生子女的现象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天津地标
南开中学
天津是近代中国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已有百年历史的南开中学,和其他津门名校一道,为祖国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百姓纪事
“50后”刻苦 “90后”个性
“那面那个楼就是现在南开最老的楼了。50多年前,南开中学没有现在这么大,只有校门口那几座楼。”特级教师刘森甲站在南开中学翔宇楼二楼的办公室窗口指给记者看。作为六八届南开中学毕业生,刘森甲与“老三届”同学们一道经历了上山下乡,1978年考上了大学,毕业后他又回到南开,成了母校的一名教师。
“教育离不开经济基础,改革开放后,国家越来越强盛,教育自然发展起来了。”回忆从当学生到当老师的50多年,刘森甲对比了不同年代学生的变化——“当时教育强调以国家利益为重,学生们学得很苦,你追我赶气氛特别浓。现在强调实现自我价值,教学重视师生互动,学生们个性都很强,追求自我。”不过,几代人有个共性——奋斗,不论是“50后”还是“90后”,都在为未来的幸福生活而奋斗,教育就是要帮助每个人向着那个目标前进。
点击60年·教育
□1949年,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1951年10月1日,政务院公布实施《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学制。
□1966年,“文革”席卷全国,全国学校完全停课。
□1977年10月,国务院恢复了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
□1985年9月10日,第一个教师节。
□1986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施行。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1995年5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005年11月10日,我国首次发布全民教育国家报告,宣布5年后农村义务教育全免费。
□2008年秋,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记者 缪鹏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