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从此
告别摆渡
最后一位艄公
70岁的退休干部刘树森是位摄影爱好者,为海河拍照是他最大的爱好,两岸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全都被记录在他的镜头之中。
“桥,是海河的灵魂。”刘大爷常说这句话。1949年1月15日凌晨5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东西两个突击集团在金汤桥上胜利会师,金汤桥成了天津解放的标志性建筑。
海河上一度只有3座桥。2003年,本市启动海河开发改造工程以来,桥梁建设成为重中之重。现在,海河市区段的桥梁达18座,不仅满足了两岸通行需求,还成为津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让刘大爷记忆深刻的还有位于北安桥和解放桥之间的检阅台。自上世纪60年代起至改革开放初期,天津各种大规模的游行、集会、联欢等活动均在这里举行。如今检阅台的位置已被修整成一块草坪,守护在远洋大厦旁。
天津站的变化更让刘大爷赞不绝口。有120多年历史的天津站,2007年再次改扩建,不仅外形更加时尚,京津城际、地下直径线、津秦客运专线等均被引入天津站,形成辐射状的交通网络,通往全国各地。
一路走、一路拍……今年4月16日,刘大爷惊喜地发现:在永乐桥上,一座白色的巨型摩天轮转动了起来!这就是堪与英国泰晤士河畔的“伦敦之眼”媲美的“天津之眼”。它将人们带到120米的高空,饱览方圆40公里的景致。登上“天津之眼”鸟瞰津城,刘大爷激动不已:“海河美景尽收眼底,家乡变化太大了。”
的确,今时今日,海河两岸真是美不胜收。海河上游段,两岸道路通畅,河上桥梁飞架,形成了“七横十二纵”的交通骨架;10座各具特色的文化公园珍珠般点缀在海河岸边;意式、奥式、德式风情区,简直是一场海河边的“万国建筑博览会”;古文化街、鼓楼、估衣街尽显天津民俗;津湾广场、大胡同商贸区、天津湾为购物、娱乐提供了更多选择;新开通的5条海河旅游精品线将带您饱览海河美景,特色夜景灯光体系也正在加快建设。中游段的开发规划已完成,两岸约120平方公里的规划土地上,将建设成生态的海河自然风景旅游区和高新技术研发区。下游段主要位于滨海新区,建设内容主要是以内河港口和海港构成一个现代化的港口物流、贸易和加工经济区。
60年对海河而言,或许仅仅是时光隧道中的一瞬,但60年来,这条饱经沧桑的河流正以惊人的速度狂奔。而它所展现的无数惊喜,正是源自新中国的无穷力量。记者 邢珊
点击60年
景观
□上海黄浦江:2002年年初,上海市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工程正式启动。整个工程计划投资1000亿元,对黄浦江两岸连绵20多公里的地段实施世界级的规划开发:完备的商业、娱乐、绿化联动开发;快捷、密集的越江隧道和大桥……如今,黄浦江两岸景观已初具规模,令世人惊艳。
□杭州西湖:今年国庆期间,杭州将第八次推出“新西湖”,展示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取得的最新成果。迈入新世纪以来,杭州已连续9年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连续八次推出“新西湖”。明年,西湖综保工程暂定实施16个重点项目,包括江洋畈生态公园建设工程(续建)、将台山南宋文化生态公园建设工程、南宋皇城遗址综合保护工程(续建)、中国茶叶博物馆扩建工程等。
天津地标
天津之眼
百姓纪事
短短几年,海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清了,岸绿了,桥多了,曾经热闹了百年的老渡口也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了天津人的回忆。
60岁的周敬来师傅是天津市内最后一个海河渡口——杨庄子渡口的最后一位艄公。“1967年我成了一名摆渡工,1995年来到杨庄子渡口,可以说在海河上工作了一辈子。”
提起当年渡口的繁荣,周师傅激动不已,“想当年,杨庄子渡口是两船对开,每天从5:00开始载客,直到23:00才能停工,这里的摆渡工都是早晚两班倒,渡船从来没有不满客就开船的时候,当时过河的费用只有三四毛钱,渡口一天的收入就有七八百元。那时,海河两岸的住户多,工厂也多,如果骑着自行车过桥,至少得多走30分钟呢。”
杨庄子渡口是什么时候开始冷清的?周师傅清楚地记得,自从海津大桥建成后,坐摆渡上下班的人少了很多。2007年11月底,随着国泰桥开工建设,百年杨庄子渡口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河上的桥越建越多,又大又宽,谁还坐摆渡呀。”周师傅说,虽然渡口被拆除时自己有些难过和不舍,但看到海河两岸的变化,感受更多的还是高兴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