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白领生活全调查之“辣奢族”——
“辣奢族”者崇尚奢侈消费,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圈。
一月之内刷掉几万元是家常便饭;每个月的潮流手机新货,不假思索就下单购买;LV、Gucci、Dior等大牌是最爱;爱化妆,熟悉各种护肤大牌……这一消费人群就是正在兴起的“辣奢族”。他们张扬,爱显摆,喜欢奢侈消费,品牌是其购物的首要标准。
“辣奢族”多有丰厚经济基础
“辣奢族”对时尚品牌奢侈品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痴狂,不管经济状况如何,都不会熄灭他们对名牌的热情。一条漂亮的裙子、一根时髦的领带,都会让他们日思夜想,得之而后快。一旦求之不得,心里就像被辣椒辣过一样抓狂。
同样作为一种“族群”,“辣奢族”的知名度似乎没有“御宅族”、“月光族”那么高,普及度也没有那么广。因为无论你是想当宅男宅女还是想做月光族,只要自己愿意,都不是什么难事,但是要想成为辣奢一族,自己或者家庭没有优越的经济条件是不行的。
本市“辣奢族”相当年轻
目前蒂芙尼、芬迪、LV、DIOR、GUCCI、PRADA、宝格丽、范思哲、阿玛尼、伯爵等众多顶级奢侈品牌已经进驻本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名牌包专柜导购小姐告诉记者:“这些奢侈品从来都不缺买主。有的消费者一次买好几个,还有人专门慕名来买限量版的商品。”
据了解,到本市友谊商厦、海信购物广场、远东百货、伊势丹百货内的奢侈品牌专卖店中购物的人群多为年轻白领,其中以女性居多,很多人甚至已经成为店中的固定客户。
不少奢侈品牌销售负责人表示,本市奢侈品消费者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富有的消费者,他们喜欢避开人潮,追求个性化服务,经常光顾奢侈品零售商店,购买最新、最流行的产品,一般不会考虑价格;另一类是白领上班族,其中以外企公司的雇员最为典型,他们会花上一个月或几个月工资购买一件商品,这些消费者的年龄大约在20岁至40岁之间。与欧美地区奢侈品消费者的年龄多在40岁至70岁之间相比,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一族是相当年轻的。
服装消费成奢侈品最习惯品类
一项关于奢侈品消费的调查显示,在对单件品牌商品价格承受区间方面,2000元至4000元的价位最容易被接受,受访者选择此价位的比例为45%;其次是1000元至2000元,有38%的被访者选择了这一区间。可见,1000元至4000元是本市购买单件奢侈品所能支付的平均价位。
在“每年的奢侈品支出”上,数字区间的集中趋势同样明显——近九成的被访者表示在这方面的年均支出不超过2万元人民币,不足1成的人选择了2万元至5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只有2.6%的被访者选择“5万元以上”。可见,5万元是本市绝大多数奢侈品消费者年均支出的心理关口。
在顶级时尚商品的消费领域中,时装、箱包、汽车、化妆品等能够明显表明拥有者身份的品牌得票较多,服装是消费者最习惯的品类,达到70%,汽车、珠宝钟表、烟酒的占比分别为8.75%、5%和3.75%,而能为消费者提供顶级享受的服务类品牌却鲜有人提。
调查还发现,在受访者中,LV是人们认知度最高的奢侈品品牌,72%的被访者都认为它是最著名的奢侈品品牌。CD、GUCCI、BOSS和香奈尔等品牌紧随其后,依次有48%、46%、21%、19%的被访者表示这是他们心目中的奢侈品品牌。
三类“辣奢族”心态实录
1 实现梦想的源动力
Jason 男 35岁 外企中层职员
在外企工作的Jason在学生时代是个运动达人,那时候他就想买最好的运动鞋,可一是自己没收入,二是家里经济条件一般,所以就没有达成心愿。后来工作了,奋斗了几年后,如今买名牌运动鞋的钱是有了,可运动的时间却没了。尽管如此,他还是一直在买,一是为了完成自己学生时代的梦想;二也是借此记住自己对运动的热爱,一有机会就要把它捡起来。
NIKE球鞋是Jason最喜欢的。他岗位转正后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就花600多元钱去买了一双耐克的球鞋,之后每次去
商场,都要去耐克专卖店看一看,看到心仪的鞋子,哪怕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得把它买下来,否则就睡不踏实,这反而使Jason的工作效率大增。不过,买了几双耐克的球鞋以后,Jason开始有了更高的追求:要限量版,全球限量XX双的那种。
2 给虚荣找个“理性”出口
王霄芸 女 27岁 客服经理
大约半年前,王霄芸被老板提升为公司主管客服的经理,之后不久,她便为自己添置了一只LV包。王霄芸说,自己平时消费很理性,买东西前总是习惯货比三家。买这只LV包,她也同样做足了功课。
“其实想买LV已经很久了,但是一直觉得很贵。事实上,‘贵’的概念很模糊,因为我并没有认真看过价格。有一天我上LV的官网仔细研究了一番,发现自己喜欢的那款包价格并不是那么吓人,和我一个月的收入差不多。于是,就开始做购买前的准备了。”
王霄芸的准备工作包括了解LV在香港和内地的价格,还通过网络、向朋友请教,获取有关如何分辨真假LV的资料。经过一番比较后,她决定,请朋友在去法国旅游时帮她代买。她想要的那款包在法国的价格折合人民币4000多元,要比在中国内地便宜近千元。
“有人可能会觉得我为了一个包这样兴师动众很不值得。A货、超A货满大街都是,何必花那么多钱还托朋友千里迢迢地带回来。”对此,王芸坚持一点,那就是坚决不用盗版!“拥有LV是很多年轻女孩子的梦想,我也一样。但如果凭自己的力量买不起,那我就不用。”不过,除了自己喜欢外,还有一个因素也很重要,那就是她身边的许多女朋友都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LV。“怎么说我也该有一个吧!女人嘛,总归是有虚荣心的。”
3 享受奢侈品“心灵对价”
吴骏 男 39岁 贸易公司总经理
不久前,吴骏为了参加一次重要的活动,花上万元在一家西装店选购了衣服。西装店的店长不仅擅长服装搭配还对服装穿着礼仪很精通。畅谈过后,吴骏便决定买下这套衣服。“在这个过程中,我第一次了解我适合穿哪种类型的衣服,它对于修饰我的身材有很好的帮助。”虽然这套西装价格不菲,不过吴骏依然觉得自己这笔钱花得很值!“这次消费的过程让我非常享受,并且学到了很多原先自己不了解的知识。我的消费观是,花钱要有所得,这里的‘得’,对我而言更重要的是经历。通过这些消费的过程,我有了新的积累。”
专家观点
炫耀性消费不值得提倡
南开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教授李东进认为,消费往往受消费者所处地域的文化价值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消费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消费理念,奢侈品进入中国的时间不长,不像国外有多年的消费习惯。
国内消费者购买奢侈品,除了追求享乐价值外,还存在炫耀和趋之若鹜的心理,是富起来的人群体现自己身份的方式。因此,消费者往往追求最新、最流行的商品。而发达国家的奢侈品市场较为成熟,消费者追求能够放松压力的舒适假期或者高品质的服务,例如送货上门的宅配服务等。
从需求层次看,人在成长中必然会经历生存需求、安全感需求、社会尊重需求等多个阶段。因此,对奢侈消费,需要社会的宽容和引导。特别针对没有收入的学生,炫耀性消费是不应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