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滨海高新区行政审批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滨海高新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全市综合考评总成绩第一。图文天津滨海高新区华苑产业园区内一景。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天津市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明显成效,体制机制创新迈出新步伐。
各区县配合市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着手对部分机构进行调整,对部分机构的职能进行界定,积极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市上下联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衔接落实好从市向区县下放的46个行政审批事项,确保及时落实到位,确保进入同级行政许可中心实施“一站式”现场审批服务。有关区县大力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村级管理体制改革、户籍登记制度改革、融资体制改革、城镇建设模式改革,立足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为率先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各国有企业加大力度改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理顺隶属关系和利益关系,调动各方面各层次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各高校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科研工作体制,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各单位还把解决党性党风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创新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健全加强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形成有利于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的制度环境。据统计,参加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各单位共废止制度909项,修订制度4284项,新建制度3438项。
▲今年,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广泛征求对《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天津市文化中心规划设计方案》(征求意见稿)和《天津市中心城区“一主两副”规划设计方案》等一批重大规划项目的意见和建议,广大市民踊跃献计献策,表现出空前的热情。
▲8月下旬天津新音乐厅改造完成,以其崭新的面貌成为天津又一“地标”建筑。小白楼地区成为环境优美、文脉传承、品位高雅的城市窗口。
▲天津百万吨乙烯及配套项目建设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将于今年11月竣工并投产。图为配套工程炼油装置区已开始运行前的调试。
▲本市设施农业发展改变了津郊农民传统的生产模式和意识,进一步推动了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图为西青区东淀农业示范园区。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市委组织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单位紧密结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实际,以“打造新滨海、建设新天津、实现新跨越”为实践载体,坚持重在武装思想、重在解决问题、重在取得实效,切实抓紧抓实抓好,圆满完成了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明显成效,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有力地推动了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5月18日,首架津产空客A320成功起飞,从选址到首架飞机试飞成功历时三年半时间,天津航空航天产业也开始起飞。
▲和平区6号院文化创意产业园制作的大量民俗文化产品走向市场。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取得 新进展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全面推进,取得重大进展。产业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引进建设高水平重大项目,产业功能区开发全面展开,滨海新区作为天津经济发展的“引擎”马力强劲。加快自主创新步伐,20个研发转化中心建成运营,56个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加速实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7%,科技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改革创新迈出新的步伐。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制定3年实施计划,启动10个领域20个改革重点项目,在涉外经济体制、金融、土地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验收,华明镇示范小城镇项目被选为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载体功能和辐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推进道路交通、水资源、能源、环境整治四大系统工程,部署实施总投资将达到1.5万亿元的“十大战役”,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滨海新区核心区建设、响螺湾和于家堡中心商务区建设等工作。提升辐射服务功能,密切与周边省区市的合作,面向内陆城市设立了10个“无水港”,今年将再建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