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滨海缀英 |
天津塘沽区市民虾须作花蕊 蟹壳当明月 鱼骨化飞鸟 |
|
中国网滨海高新:www.022china.com 时间: 2009-07-04 12:44:53 |
概要:“鳞甲画”是塘沽区市民陈树荣自创的一种以鱼鳞鱼鳍等为原材料制作的艺术品。这些生活中触手可及的海产品废料,到了陈树荣手里却成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
|
|
|
|
 陈树荣正在制作鳞甲画仕女图。本报记者 檀蕾 摄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鳞甲画”是塘沽区市民陈树荣自创的一种以鱼鳞鱼鳍等为原材料制作的艺术品。这些生活中触手可及的海产品废料,到了陈树荣手里却成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儿时梦退休后实现
陈树荣小时候生活在北塘海边,看着渔民扬帆出海,儿时梦想便是绘画创作,把海边的美景留在画纸上。只是由于经济条件以及工作时间限制,到退休时他儿时的梦想才得以实现。
陈树荣全家喜欢吃海鲜,一次,一家人饱餐后,他看着饭桌上的一堆虾皮蟹甲,寻思着用这些废料堆摆成一幅图案。按照脑海中的创作构图,陈树荣用一天的时间完成了他的“鳞甲画”处女作《秋叶》,虾须作花蕊,鱼鳞拼荷叶,蟹壳当明月,鱼骨化飞鸟,整幅作品看上去惟妙惟肖。
此后,陈树荣开始不断研究创作工序,并推陈出新作画方法。他开始给这些海产品废料着色、去腥、防腐,并剪拼粘合,包框立像。
鱼鳞做成仕女脸部
除了创作花鸟鱼虫作品外,陈树荣还“绘制”了一些人物图。鱼鳍粘贴后做头发,鱼鳞拼接后贴成脸庞。陈树荣为了制作大幅图像,不得不把鱼鳞拼接起来,但是拼接的图像总有纹理和凹凸,不能展现细腻感。为了弥补这点不足,他开始在市场上购买大鱼。
陈树荣指着自己最得意的作品《瑶池赴会》说:“仕女的脸部是用一片3.5厘米的鱼鳞做成的,光滑细腻,饱满鲜活。”据陈树荣介绍,为了这幅作品,他在市场上花了106元钱买了一条21斤重的大鲤鱼。这条鱼一家人吃了一个星期。
现在,陈树荣已经从“鱼鳞画”发展到用各种海产品废料创作“鳞甲画”。最近他正在研究将贝壳融进作品中,更凸显立体感,用他的话说:“我要让我的画尽善尽美。”本报记者 檀蕾
|
|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