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滨海新闻 |
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 15年后可能是中国最宜居城区 |
|
中国网滨海高新:www.022china.com 时间: 2009-07-03 16:46:21 |
概要:发黄的海水、芦苇滩、盐碱地……难以想象的是,一座世界级的生态城市正在渤海湾畔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崛起。10-15年后,这里可能是中国最适宜居住的地方。 |
|
|
|
|
|
|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发黄的海水、芦苇滩、盐碱地……难以想象的是,一座世界级的生态城市正在渤海湾畔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崛起。10-15年后,这里可能是中国最适宜居住的地方。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上周在会见“全国晚报总编辑看滨海”考察团时,表示对这一美好愿景充满信心。 展示馆空调舒适度 仅保证2米以下空间 整个滨海新区如同拔地而起的梦幻之城。这个2270平方公里的区域,将是未来中国继深圳特区、浦东新区之后的又一个明星经济区。就目前而言,除了空中客车A320总装厂、天津港之外,滨海新区的未来大部分仍停留在蓝图和激动人心的3D巨幕宣传片上。 在参观过的所有功能区规划中,中新生态城规划馆牢牢吸引了我们的目光。 据滨海新区有关人士介绍,面积30平方公里的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建设的生态城市,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性合作项目。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谐社区、科学管理是这个城市的标记。中新生态城将成为我国未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样板工程。 生态城于去年开工建设4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全城区建成需10至15年的时间。 中新天津生态城提倡的绿色环保理念在其规划馆中已先行一步。据讲解员介绍,这座12000平方米的建筑大量采用节能环保装置,包括雨水回收装置、太阳能光伏电源、地源热泵、污水循环利用管线等,整个建筑再生能源利用率达40%。 最特别的是,馆内中央空调仅保证2米以下空间的舒适度。在上周近40℃的高温天中,像姚明这样超过2米的巨人身在其中将会满头大汗。
风、阳光、地热、垃圾发电 生活细节处处体现环保 未来的中新生态城将是一个真正的宜居城区。这是其中部分控制性指标:区内环境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大于310天;区内地表水质量:达到国内现行标准4类水标准;水喉水达标率100%;自然湿地净损失:0;绿色建筑比例:100%;日人均生活耗水量少于120升;日人均垃圾产出量不大于0.8公斤;人均公共绿地大于12平方米。 这样天蓝水清的居住环境将是目前天津甚至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居民所热切向往的。 为达到这样的目标,中新生态城规划保留西南侧水系入海口的大面积生态湿地,形成咸淡水交错的复合式水生态系统。预留七里海湿地鸟类迁徙驿站和栖息地,并将彻底治理与城区相接的污染海水和河水。 在生态城内部,将沿河道、湿地建设楔型绿地,形成与区域联系的生态廊道。在蓟运河、津汉快速路等河道和对外通道两侧设置防护绿带,为生态城提供生态屏障。结合自行车道系统和步行系统,将建立覆盖范围广阔的绿廊系统,构建水库-河流-湿地-绿地多层次生态网络格局。 据中新生态城管委会介绍,中新天津生态城未来能源再生利用率将达15%以上,将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垃圾发电等绿色能源。未来这里生活的细节将处处体现环保:绿化覆盖率50%,内部公交出行比例50%,再生水比例50%…… “公屋”探索供给模式 让人住得起住得惬意 在中国房价普遍高企的今天,建设中的中新生态城将探索独特的住房供给模式。 据悉,生态城起步区建设的首批住宅将是以小户型为主的500套“公屋”。每套面积为55平方米,全部精装修。“公屋”是新加坡政府为满足低收入居民住房需求推出的补贴性住房。作为中新生态城的特色之一,中新生态城起步区将建设100万平方米的生态住宅,主要面向工薪阶层。最先推出的500套“公屋”,参照了我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管理模式,同时借鉴了新加坡的“公屋”建设经验。 在中新生态城,不仅住得起、住得环保,市民生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出行也将十分舒畅和环保。 中新生态城的交通规划推崇“绿色出行”和非机动车优先权。未来中新生态城内部将规划机动车道路系统和慢行道路(如自行车道)系统,其中高密度的慢行道路系统将串联大部分居住区、产业区和公共设施,结合绿地系统营造环境宜人的慢行空间,使慢行方式逐步成为居民出行首选。此外,城区内无障碍设施率将达100%,步行500米范围必有免费文体设施。 待生态城全部建成后,轨道交通、公交骨干线和公交支线将密布中新生态城内。居住其中的市民出行十分方便,几乎不需要在城区内驾驶私家车,这样既减少了汽车尾气排放,也节省了能源,使城区保持温馨、和谐的生态环境。 特派记者 沈月明
 |
|
项目概况 |
项目规划 |
设计理念 |
发展环境 |
政策解读 |
 精彩聚焦 |
|
一季全面增长加大内资招商 专访海泰发展董事长杨川
据天津海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川介绍,公司一直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没有到渡难关的程度,主要还是保增长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形势比较乐观,市场确实有压力,今年工作重点放在BPO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招商工作一直没有停止,只是速度放缓。[详细] |
|
|
|
|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