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帅小小的年纪就承担起照顾奶奶爷爷的重担。他已经学会了洗衣、做饭、缝缝补补,每天还靠捡废品维持学习的费用。 记者 蔡红鑫 摄
截稿时间:昨晚8时地点:阜新市
每天早晨5时,11岁的男孩卢帅就起床了,抱一捆烧柴,在灶台底下把火点着,开始做早饭。烟熏火燎地把饭菜做好,侍候爷爷奶奶吃完,然后背起书包,拎起捡破烂的口袋,赶往学校。
今年4月,卢帅被评为阜新市道德小模范。
6岁给爷爷奶奶做饭
卢帅家住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八家子乡的一个小山村。 4岁的时候,母亲离家出走,接着,沉迷买彩票的父亲也音信全无,把年幼的小卢帅抛给了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爷爷卢宝忠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全家仅靠12亩地维持生活,奶奶就在家里负责照顾卢帅。
卢帅6岁时,奶奶患上了脑血栓,从此瘫痪在床,爷爷每天照顾奶奶,还要到地里干活,从那时起小卢帅开始承担起照顾奶奶和做饭的沉重家务。
奶奶有病的第二天,卢帅开始做饭,当时也不知道是烟囱堵了还是怎么了,小米粥竟做了半个多小时,还是糊的!
爷爷奶奶边吃边流着泪说好吃。
卢帅说,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把饭做坏过。如今的他,已经可以很熟练地做米饭、炒鸡蛋、炖土豆白菜了。
6岁,意味着糖果点心还有满世界的玩具,而卢帅,却与黑黢黢的灶台为伴,浓烟熏疼他明亮的眼睛。
9岁给爷爷做棉衣
卢帅9岁那年的冬天,天特别冷,卢帅说要是往年,奶奶早就把卢帅和爷爷的棉衣准备好了,可是这一年到了深冬,多病的奶奶也没能让爷爷穿上棉衣。看着每天蜷缩着身体从外面回来的爷爷,卢帅暗下决心:给爷爷做一件棉衣!
卢帅怕毁坏布料,就先用旧报纸剪成衣服模型,做了不知多少遍,手不知有多少次被扎得出了血,可卢帅一次也没叫过疼,五天后卢帅才真正用布做起来。
躺在炕上的奶奶看着小孙子因为给爷爷做棉袄,手都扎出了血,眼泪直往下掉,她恨自己病的不是时候。
一天,邻居家大婶到小卢帅家,看到这么小的孩子在做棉袄,大婶也哭了,拿过卢帅手里还没做好的棉袄帮着做完了。
长大要带着爷爷奶奶上大学
由于家里生活困难,小卢帅平时上下学总是拎着一个塑料袋子,在路上捡一些空的饮料瓶子、废旧的铁钉一类的东西,然后把卖废品的钱一毛一毛地攒起来交杂费和书费。
尽管卢帅每天5时起床,还要照顾爷爷奶奶,可是丝毫没有影响到学习,在班级他一直是数一数二的尖子生,还担任体育委员。他爱好广泛,喜欢看科普书籍,他说,将来想当个科学家。
2006年9月,阜新下起了大雨,由于家里是40多年的老房子,地势又低,雨水灌进了屋里,爷孙三人的鞋子都漂到了水面上。
卢帅一边帮着爷爷费力地往外舀水,一边说:“爷爷奶奶别难过,我以后要当个科学家,有了本事,我就可以给爷爷奶奶盖新房子了! ”
奶奶一说到可爱的小孙子,禁不住声音颤抖老泪纵横:“一样大的孩子都搁外头玩,瞧我这孙子,干活,还要学习,起早贪黑的,这孩子的命苦哇!”
老人又想起出走的儿媳和杳无音讯的儿子,常常流泪。懂事的卢帅总是扬起小脸安慰奶奶:“奶奶您不要难过,常想高兴的事情,想我是升旗手,又是少先队员,您就会高兴了。 ”
卢帅说,他一定好好学习,将来要带着爷爷奶奶一起上大学,他说:“我决不抛弃爷爷奶奶,也决不放弃任何机会! ”
捡废品的钱捐给震区
在班里,谁铅笔没有了,卢帅经常把自己用捡破烂赚来的钱买铅笔借给同学。有一次,同学李想(化名)胃疼,卢帅把同学送到医院,连挂号带开药花了10多块钱。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举国哀悼。看到电视上由于这场天灾而丧失父母的孤儿,小卢帅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他中午赶紧跑回家,翻箱倒柜,找出自己前些天卖破纸盒、烟盒的钱,一共23.5元,全部捐给了灾区。
他说:“灾区的小朋友太可怜了,他们失去了父母,有的还落下了残疾,相比他们我是幸福的。 ”
李晓岑 驻阜新记者 蔡红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