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为进一步提高滨海新区核心区的区域通行效率,开发区已展开对区域整体综合交通的新一轮规划,从公共交通、立体交通、慢行交通、港城分离等多方面入手,构建交通新格局。
据调查,开发区36.8%的人口利用机动车出行,利用率较高。在交通高峰时期,机动车交通分布偏向开发区生活区南部,机动车拥堵现象比较显著地反映在黄海路与二大街交口等地点。
下一阶段,开发区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进一步完善公交路线与轻轨、有轨电车等轨道交通的接驳,打造零距离的换乘中心,确保群众换乘更便捷,候车时间更短。同时,加速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交通模式,积极推进泰达现代服务产业区(MSD)全长约3公里的地下交通网络,并建设强化集散功能的环状道路,与呈放射状道路顺利连接并形成网络。规划建设多个地下停车场,解决小区特别是新建小区的停车难问题。
此外,今年开发区将进一步探索建设适宜步行、骑自行车的慢行交通空间网络,在短距离交通方面,参考自行车租赁模式,促进不依赖机动车的慢行交通,将居民住宅与公交站点更好地连接起来。加强隔离设施的建设进度,促进形成非机动车、行人与机动车通行带分离的安全交通空间,并形成网络。
另据了解,年内开发区有关部门将加快构建港城分离系统。泰达东区东侧临近天津港和保税区,西侧是天津市区和北京等巨大消费市场腹地,而于家堡、生态城、东疆港等周边大型开发项目都在开发区南北两侧,大型货车的过境需求很多。为此,开发区计划将大型货车引导至区域外围迂回道路及集疏港道路上,进一步细化“港城分离”的交通模式。同时,开发区还将探讨新港四号路与九大街作为大货车的通行道路,以减少集疏港车辆对城市交通环境的影响。